大新讯 “十二五”期间,大新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义务教育巩固率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该县坚持把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紧抓好,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9.8%和99%以上,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1%和3%以下。2015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4.74%,比2010年增加4.92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该县采取措施,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18个班增加到2015年的29个班。2015年普通高中在校生4104人,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由2010年的77人增加到2015年的98人。高中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40.34%上升到2015年的75%。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取得良好成效。该县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认真做好职业教育攻坚迎评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同时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该县职业技术学校集高中阶段教育、就业和扶贫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形成。县职校在校生由2010年的1645人(其中,在职成人培训班人员1051人,全日制在校生594人)增加到2015年的2946人(其中,在职成人培训班人员2791人,全日制在校生155人)。
幼儿教育蓬勃发展。该县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县城幼儿园建设、村屯小学附设幼儿班教室改造建设,全县“一乡(镇)一园”的办园格局基本形成。2012年底该县县直幼儿园顺利通过市级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学前教育“入园难”、优质幼儿园资源短缺等问题得到缓解,幼儿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该县公办幼儿园由2010年的1所增加到2015年的15所,在园在班幼儿由2010年的8016人增加到2015年的9852人,全县入园(班)率由2010年的78.6%上升到2015年的82.12%。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该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认真落实教师补充政策。其中,申报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91人;申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359名;公开考试招聘教师161名,补充高中教师26名,由此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至2015年秋季学期,全县有在职公办教职工2661人,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8.5%、94.2%、91.4%、89.7%和63.8%。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该县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职教攻坚项目工程、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学前教育校舍改建类项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项目、自治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等。全县已累计投入中小学校舍项目建设资金20369万元,新建、维修加固校舍建筑面积213407平方米。目前,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214248平方米,生均10.63平方米。
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该县投入教学装备1567万元,全县中小学教学装备总价值达到2207.66万元。全县中小学校教学设备配备达一类标准的有1所,二类标准10所,三类标准158所;学校拥有计算机总量为1533台,有19所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3所中学建有闭路电视网络,4所中学建有语言学习系统;有10所中学建有网络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14所中心小学和130所村完小及6个教学点建成教学卫星收视点,65个教学点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十二五”期间,该县继续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以来,该县撤并小学1所,村屯教学点自然淘汰34个,建成14所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撤并乡镇初中学校8所,在县城新建初中学校1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贫困生救助体系日趋完善。该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政府、学校、社会”三大救助机制,全方位救助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十二五”期间,该县共发放贫困生资助金额29753.8万元,享受资助16.9万人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11.8万人次共计4568.69万元。为5232名家庭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206.53万元。(苏美仙)
新闻推荐
我局于2016年2月17日在崇左市响水镇往大新县方向路段依法查获车牌为桂FZP080面包车一辆,车上载有冻品一批。请货主自公告之日起7日内持合法、有效手续到崇左市公安局认...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