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通水仪式上,把追村民给大新县检察官献上泉水。□黄德民文/图
4月7日下午,大新县榄圩乡新球村把追屯的男女老少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通水仪式终于等来了!
屯里的妇女们穿上壮民族服装唱着山歌三三两两从家里出来——
“把追群众生活好,喝水干净路平坦;老人得领养老金,机械种蔗不流汗……”
其实,把追屯人的生活中早已融入山歌,近年来的幸福生活也踏着山歌而至——告别浊水塘山歌敬亲人
“十家有水五桶喝,五桶水有三桶泥,有女莫嫁把追仔。”这是过去外村调侃把追屯的一首打油诗。如今,随着饮水工程的竣工使用,这首打油诗已被修改:“吃好住好把追屯,喝水不用人来挑,龙头一开桶满水,邻近俏(姑娘)貌(小伙子)争嫁来。”
谈起以前的饮水难,村民小组长农彪告诉笔者,把追屯现有105户516人口,1992年以前,全村群众生活和牛畜的日常用水全靠村头山脚的那口水塘。水塘的水来源是雨水,加上牛群每天经常到塘里吃喝拉撒,所以,大多的时候水塘是浑浊不堪的。为此,村民只好在水塘边挖了不少水坑过滤塘水后,再一瓢一瓢地舀到水桶里挑回家。水坑过滤的水有限,村民们只好排队舀水。今年75岁的梁秀芳老人说,当年孩子还小的时候,她经常背着孩子半夜去排队舀水。夜里山蛟多,蚊子一叮就起一个小疙瘩,极痒,孩子哭闹,大人焦虑。
1990年,村民自筹资金2万多元在村头打了一眼水井,比塘水干净卫生,水量虽然不是很多,隔天抽一次水,村民还是要不分昼夜拿水桶去排队取水。
2013年,中央下达大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把追屯饮水工程被列为项目建设之一。在县检察院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下,2015年5月项目顺利动工,当年10月份竣工使用。从此,全村真正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把追屯终于告别了世代靠水塘挑水喝的历史。
当天的竣工通水仪式上,淳朴而善良的村民们端起一碗碗清冽的泉水,唱着山歌送给了前来参加竣工通水仪式的大新县检察官和村里的人大代表。
党员带头“小块并大块”,歌声嘹亮唱“双高”
走进把追屯,一栋栋“甘蔗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村中的水塘鸭群在水中嬉戏。更让人赞叹的是,村前的1000多亩的甘蔗“双高”基地开阔壮观,一行行整整齐齐的蔗沟,纵横交错。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话用在把追屯再形象不过了。
一直以来,甘蔗生产是把追屯群众的经济来源之一,98%的农户就是通过种甘蔗富了起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群众要求农业机械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一个难题摆在村民们的面前: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首先解决地块小又分散的难题。
把追屯是个100多户516人口分3个小组的大村子,要想1000多亩耕地都能“小块并大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把追屯有20多个党员,是全县屯级党员最多的。只要我们党员个个带头,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去年5月底,在村委副主任冯旭锋的指导下,农彪把屯里的党员集中开会统一思想。会上,农彪的话掷地有声,并带头将自家让出来。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也站出来支持。很快,把追屯1115亩耕地由小块变成了大块。
今年3月,政府调派来的机耕机进场工作,不到一个月,把追屯1115亩的甘蔗“双高”基地种植完毕,把追人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党员带头来并地,农民种蔗积极高;跷脚纳凉看机械,来年数钱过大年。”——把追屯的“种蔗歌”歌声嘹亮!
山歌声声促和谐,文明村风扑面来
唱歌跳舞是富裕起来的把追屯妇女的一大嗜好。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把追村里,都能听到悠扬的高腔民歌声从窗口里飘出来。
近年来,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免交农业税,购买农机有补贴,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金……把追屯人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更激发了把追屯妇女们唱歌跳舞的兴趣爱好。衣服脏了有洗衣机代劳,自来水免了挑水之苦,种甘蔗实现机械化,现在的农村妇女终于从以前繁重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她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享受休闲生活。晚上收工回家吃了饭,家门前的空地摆上了音响,这里一群,那里一拨,或踏着音乐就扭动起腰身,或亮开嗓子唱山歌。山歌内容包括富民政策、婚育新风、禁毒拒赌等。村民梁彩梅告诉笔者,在把追屯,自发组织的农民舞蹈队就有五六队,人数在30多人。平时附近村屯搞演出活动,她们都踊跃报名参加。“每次上台演出,都很开心。”她说。
“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经常能唱歌跳舞蹈,我真想长生不老!”今年70岁的鄂秀英是把追屯农民舞蹈队员中年纪较大的老人,站在村头一棵花开满枝的木棉树下,鹤发童颜的她指着树下的一块空地说:“你看,这块地是村里留出来以后做球场舞台用的。希望尽快得到政府的支持建设好来,让把追妇女有一个自己的舞台。”
喜爱唱山歌的把追村民沉浸在山歌的海洋中,尊老爱幼、家庭团结、邻里和睦等风气蔚然成风。近三十年来,把追屯没有发生一起过刑事案件。
新闻推荐
大新讯 4月26日,崇左市在大新县宝圩乡开展涉农违纪款物清退活动,现场将大新县近期查处的涉及33户5.6万元损害群众利益案件款退还给群众。...
大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