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葡萄收获季接近尾声。兴宾区五山乡联兴村古村屯村民陆丁顺在自家的葡萄园里修正葡萄架。虽然右手残疾,但架设钢丝、修剪枝条等工作,陆丁顺都很娴熟。
“现在村里种的葡萄不愁销路,卖价也高。每亩葡萄一年可以有8000~10000元的收入。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陆丁顺说。古村屯的葡萄卖得好,主要是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模式,以葡萄基地为基础,发展葡萄采摘和乡村游。葡萄基地300多亩的葡萄一个收获季就销售一空。
陆丁顺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一家4口,2个孩子中,女儿读高三,儿子读技校,每年光学费就要8000多元。由于陆丁顺身有残疾,一直以来一家人生活都很困难。
今年4月,***工作给陆丁顺一家带来了福音。他与联兴村58户贫困户一样,与兴宾区区直有关部门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陆丁顺得到区农业局的结对帮扶。区农业局很快为他“私人订制”了脱贫路径——争取到5万元银行贴息贷款、种植3亩葡萄、3亩柚子、加入葡萄种植合作社,多元化的帮扶项目托起了陆丁顺的脱贫致富梦。
分类施策、多元扶贫给联兴村5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希望。今年4月,兴宾区有关领导干部与联兴村建立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明确帮扶需求、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一户一策”,让精准帮扶到户、到人。“每一户都有具体的脱贫计划,现在有10户贫困户申请到小额贴息贷款,多个部门为贫困户免费送来了鸡苗、鸭苗。”兴宾区农业局干部、驻联兴村“第一书记”阳祖亮说,现在兴宾区农业局正着手在联兴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已建起10亩大棚,下一步将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大棚蔬菜种植。
在凤来屯村头,一个中型养鸭场内鸭子成群。贫困户黄恒先是该养殖场的主人,今年3月,他与合伙人共同创办养鸭场。“这个养鸭场一年可给我带来3万元的纯收入,其他贫困户也准备以入股的方式加入我们。再加上种葡萄,收入就很可观了。”黄恒先说。
“按照‘八有一超\’贫困户脱贫标准,最难的就是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标准。要提高收入,关键要靠产业扶贫。”阳祖亮对联兴村今年要实现脱贫的目标充满信心。他说,现在村里正筹建成立养牛、养鸭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积极加入合作社,同时该村将引进投资企业,实施小额贴息贷款入股分红扶贫项目,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本报记者 樊荣华
新闻推荐
孩子们在学习地震知识地震后,不少学校遭受破坏,而灾区第一所临时搭建的帐篷学校,4月23日开课。23日上午,芦山县龙门乡下着雨,由于当地的学校已在地震中变成危房,救援官兵连夜搭建起多个帐篷,并在每个帐...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