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罗承品
自2014年起,大新县边境贸易量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完成外贸进出口4亿美元,2015年完成5.2亿美元,2016年1-10月,仅岩应互市点就实现贸易额5亿元人民币。
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上升为国家、自治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德天通道将打造跨境旅游和免税购物主要功能区,跨境旅游将极大地带动和刺激大新口岸经济的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里,大新县明确“旅游旺县、边贸兴县”的发展战略,推进旅游边贸联动发展。
大新县口岸经济发展由此实现转型,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抢抓发展机遇做好口岸经济文章
今年,崇左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做好口岸经济和文化旅游“两篇大文章”,并作为崇左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
大新县与越南接壤,是广西8个边境县之一。早在1954年,国务院就批准设立硕龙口岸,成为当时批准在中越边境设立的21个边境陆路口岸之一。
如今,大新县辖区内有一个国家二类口岸——硕龙口岸,以及德天、硕龙、岩应三个边民互市点。
近日,记者到大新县硕龙镇岩应边民互市点采访。这个作为大新县边境开放开发重心建设的边民互市点,2010年底投入运行。宽敞的货场公路、监管大楼、查验平台、拨货棚、围网、卡口、电子地磅、监控系统等一应俱全。只见中越边民在此交易碧根果、腰果、开心果等。
农振民是岩应村应屯村民。前几年一直在外地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岩应边民互市点恢复互市贸易后,他于去年返乡参与边贸,用一辆三轮车运货。货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运十几趟,每趟10元,生活有了保障。
越来越多像农振民一样的大新边民,参与边贸的收入已成为他们生活主要来源。如今,大新县平均每天约有1000名边民参与互市贸易,每人每天最高可创收200元。
2015年1月1日起,南宁海关把岩应边民互市点从委托地方监管调整为驻点监管,联检部门进驻岩应互市点开展互市监管工作,结束了大新县30多年来互市委托监管的模式。2015年12月,岩应边民互市点实现了无纸化通关,边民来申报货物交易更方便、更快捷。
“随着中越两国关系的稳定,边民互市贸易的活跃,贸易量的增加,联检部门进驻监管会更有利于互市贸易的规范发展。”在岩应边民互市点,海关的工作人员表示。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等战略推进中,大新县硕龙口岸日益凸显其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区域性新兴经济体的优势。
在"十三五"规划里,大新县明确了"旅游旺县、边贸兴县"的发展战略,加力开放合作,把口岸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来重点培育,全力做好口岸经济发展大文章。旅游边贸联动推动口岸经济转型
崇左市委常委、大新县委书记赵丽在中国共产党大新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大新县面向东盟和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大通道建设要取得较大进展,口岸建设、边境贸易、国际旅游合作区要取得重大突破。
此际,大新县提出推动旅游边贸联动发展,推动口岸经济转型。结合德天跨国大瀑布景区的开发,将硕龙口岸建设成集跨国旅游、边境贸易、人文交流于一体的口岸。
自2009年起,中越两国提出联合开发德天·板约瀑布景区合作计划,利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拓展和深化中越合作发展,畅通中越双方人、财、物往来。
2015年11月,中越两国签订了《合作保护和开发德天瀑布旅游资源协定》,标志着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国际旅游合作进入区域共筹共建、加快合作发展阶段。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先后到大新考察调研,并提出"要打造以中越德天·板约跨国旅游合作区为龙头的'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作为广西第四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来建设"。
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已上升为国家、自治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
位于德天边民互市点的中越跨国购物街是大新县计划在合作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建成后,每位中国公民在这里每天都可以买到8000元的免税产品,游客可以把越南甚至东盟各国好的产品买回去。
此外,大新县还引进湖南天下凤凰旅游投资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在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筹建中国第一台山水实景演出文化项目。
地处中越边境的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大新县,在发展旅游业中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在与中越边民之间产生的商品交易,刺激边境贸易的发展。
要硕龙口岸建设成集跨国旅游、边境贸易、人文交流于一体的口岸,口岸的升格尤为重要。
硕龙口岸距南宁市190公里,距中越德天·板约跨国瀑布12公里,距越南高平省105公里。有崇靖高速公路,325、316省道两条二级公路经过。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却由于现行硕龙口岸受到地域空间的制约,口岸开放后远不能满足硕龙-里板口岸开放后旅客和货物同时进出境的需要。
2015年以来,中方规划并向越方建议将硕龙-里板口岸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并扩大开放至岩应(中国)-板空(越南)通道,开放后的硕龙-里板口岸实行功能划分管理,将硕龙-里板通道作为口岸出入境旅客通道,进出口岸货物则转移到岩应-板空通道通行。
当前,硕龙口岸申报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并扩大开放到岩应通道的各项工作已经完成,今年年底有望获批复。硕龙口岸硕龙主通道及岩应通道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得专家评审通过,硕龙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列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并已经新征建设用地400亩作为口岸和边贸互市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此举将进一步优化口岸布局,提升口岸开放的通行能力,推动口岸经济发展。主动作为推进口岸经济迎来嬗变
大新县提出,围绕硕龙口岸升格,"以旅促贸",推动口岸经济转型升级。除了大力发展"口岸+跨境旅游"外,还要发展"口岸+产业加工""口岸+商贸物流""口岸+特色城镇"等。
大新县主动出击,提前谋划,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出台进出口贸易优惠政策,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起,大新县对辖区内外贸进出口企业进行奖励扶持,采取异地报关异地通行的办法,鼓励辖区内外贸进出口企业在大新开展边境小额贸易业务。
近几年,大新县吸引了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入驻。大新县盛隆外贸进出口有限公司是最活跃的公司之一。"我们公司主要是出口纺织品,2015年贸易额已经达到4亿美元。"该公司总经理李静霞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大新县把德天、硕龙、岩应三个边民互市点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大新县着力打造的岩应边民互市点互市贸易正常。水口检验检疫局硕龙技术业务综合用房、硕龙边检站营区搬迁项目、口岸客货通道等口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正在加快推进。
2015年岩应互市点商品交易量达2.4万吨,交易额达7.2237亿元人民币。今年1-10月,岩应互市点商品交易量达1.83万吨,实现贸易额5亿元人民币!
2015年国庆黄金周,集售票、旅游咨询服务、游客休息、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启动试运行。源源不断的游客,在与中越边民之间产生的商品交易,也刺激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民互市推动了大新县"边贸扶贫"和"以贸促增"的计划。
"边贸产业的发展,是边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带动了边民脱贫。"岩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黄荣军告诉记者:"全村在家的村民400多人全部参与了边民互市贸易。村里41户贫困户有20多户买了三轮车参与边贸运输,这两年参与边贸的不少贫困边民家里还增添了彩电、冰箱。"
大新县商务局副局长刘丹珠表示,大新将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引进加工贸易企业落户岩应边民互市点,引导边民成立边贸合作社,实行"互市+加工"增值运营模式,打造广西边民互市示范区。"目前我们已经在岩应边民互市贸易点征用土地500亩作为边贸加工区建设用地,现在已经有多家企业前来洽谈并有意进驻。"刘丹珠告诉记者。
大新口岸经济,正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快速迈步!
新闻推荐
2016年10月23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传统节日霜降节,大新县下雷镇则迎来自己的第340届霜降节。今年的霜降节转变为2016大新县“边关风情旅游”霜降文化节,主要活动有: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