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讯 今年以来,大新县着重从推动产业扶贫、推进就业扶贫、抓好教育扶贫、开展社会扶贫等方面入手,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攻坚工作步伐。
大新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建设模式,大力推进一批特色种养业。其中,陇那生态养殖合作社有44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寄养托管,获得每年1000—1500元不等的分红。引导全县600户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入股大新县新农养殖有限公司发展生猪养殖项目,贫困户每年获得8%的收益。全县建成2个集科研、种苗组培繁育、大田仿生种植、技术培训和销售于一体的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255亩,产值约9600万元。整合财政、国土、住建、旅游、民族等部门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共计1.053亿元,建设大新县德天观光果蔬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发展名特优水果种植。目前,该县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04个,注册资金3.609亿元,参与农户约7500户1.8万余人。同时,该县已投入二批产业扶持资金1309万元,帮助2016年预脱贫贫困户发展甘蔗种植、水果种植、牛羊猪养殖等产业。
大新加快推进就业扶贫,在20个贫困村举办育婴员、美发师、家禽饲养工、装饰装修工等专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9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1431人;开展创业培训11期,培训学员3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129人;发放贫困户创业担保贷款27笔,贷款金额160万元;组织145名贫困“两后生”到对口帮扶院校南宁水电技工学校学习培训。截至目前,该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565人,其中贫困人员550人。
该县扎实做好低保政策兜底保障工作,从今年7月1日起,提高全县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其中,城镇低保每月人均增加20元,月人均补助300元,农村低保每月人均增加15元,月人均补助140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受理4121户13190人的低保申请,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30.2万元。
大新加大边贸扶贫力度,积极引导有条件的2487户贫困户参与边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县每天最多约有1000名边民参与互市贸易,其中硕龙镇和堪圩乡经常性参与边民互市贸易活动的贫困边民有200多户,每人每天最高可创收约200元。
大新还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动员、鼓励、组织全县48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扶百村”扶贫行动。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村寻找致富门路,促进农民增收。(黄梅花)
新闻推荐
大新讯近年来,大新县在实施“脱贫摘帽”攻坚战中,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工作思路,把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带领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培育“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