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新县人民法院在全院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坚持学与做结合,不断深化司法为民宗旨,继续在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上力求突破,对群众反映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的突出问题,通过“便民诉讼”“特色司法”“执行风暴”等便民利民措施,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将司法温暖送到人民群众心坎上。
打造“便民诉讼”破解群众打官司难题
“他每次喝酒回来就打我,我想离婚,该怎么办手续呢?”农某对立案庭法官说道。
原来,农某因不堪忍受丈夫长期酗酒动辄家暴的行为,到法院起诉离婚。但她不会写起诉状,只带了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证件。立案庭梁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即指导她在自助书写台按照离婚案件诉状的格式和样本填写,并说明要把事实和理由、诉讼请求写清楚。
在梁法官的指导下,农某很快写完了民事起诉状。立好案件后,农某连声向法官致谢。
“立案难”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院积极打造“一站式”“上门式”“预约式”等便民服务,在立案诉讼大厅醒目位置摆放各项立案指南、起诉状样式等诉讼材料,设置导诉台、自助书写台、案件即时查询终端等便民设施。
立案庭法官坚持提前上班,对非正常上班时间来办理立案手续的群众,主动延迟服务,直至事项办理完毕。同时,在休息时间,诉讼服务大厅也安排有法官轮岗值班。
此外,该院积极推出“上门立案”“网上QQ远程立案”“电话预约立案”等便民举措,有效解决“立案难”的问题。同时,该院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对弱势群体“应助尽助”。今年来共办结涉民生案件396件,为困难群众依法减、缓、免交诉讼费15.8万元,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
开展“特色司法”方便群众诉讼赢点赞
大新县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村屯地处偏避,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群众到法院立案、参加庭审的成本较高,这些都构成了群众参与“诉讼难”的原因。
为解决群众“诉讼难”的问题,该院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做合格法官”有机结合起来,以开展“特色司法服务月”活动为契机,全院党员干警改进司法工作作风,主动“带案下访”,深入村屯开展巡回办案,主动把法庭搬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零距离”审理案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减轻群众的奔波之苦。
此外,该院在距离法庭较远的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组织党员定期到巡回审判点进行立案受理、开庭审理、调解或判决,让群众不出村子甚至不出家门就能解决问题,真正畅通了诉讼服务的“最好一公里”。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院共进行巡回办案546余次,办结案件485件,均以调解结案,实实在在地方便了群众的诉讼,真正打通了司法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提高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开展“执行风暴”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今年3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目标。该院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自今年5月6日以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活动,通过精心组织部署,强力推进,扩宽思路、创新执行方式,协调配合、构建新模式等措施,有效执结一批积案,维护了司法权威,打好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开局第一战役。
该院利用信用奖惩制度,将未执行的被执行人全部列入失信人名单,在县城广场、人流密集商业区LED、该院“两网两微”官方新媒体等渠道反复滚动播放86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拒不执行信息,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公众的知晓面,形成对失信行为的强大震慑。
清理月活动以来,该院在48件有财产案件中,已执行完毕33件,执行结案率69%,标的到位金额79.28万元;无财产案件中,终结本次执行程序10件,执行到位金额4.5万元,结案标的61.78万元。依法对5名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采取十五天司法拘留,向公安机关移交拒执罪案件线索3件3人,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新闻推荐
□赵玉清近日,大新县五山乡天水社区立屯一派热火朝天的修路景象,村民们正紧张地在除草、铺石渣、固定路基等,以加快施工进度。村民赵建胜告诉笔者,这是他们这个月修的第二段路了,连日来,他们每天早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