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大新新闻 > 正文

大新县侬垌节的文化价值探析

来源:左江日报 2018-12-28 10:38   https://www.yybnet.net/

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大新县,与越南接壤,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千百年来,“侬垌”是大新县里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民俗,是大新典型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除春节之外的又一个盛大节日。大新县从正月开始到农历十月,各村屯有其固定日子作为侬垌节,互不冲突,因而侬垌节也有“壮族不散的筵席”的美誉。

大新县侬垌节起源传统歌圩节,亲朋好友相聚,青年男女唱山歌,还有祭祀、斗鸡、斗狗、跳竹竿舞等活动,形式活泼。传统“侬垌”活动在大新县全域及越南边境村屯民间盛行,一年月月都有侬垌节,具有时间跨度大、规模大、活动内容多等特点。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精华,2017年5月,大新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侬垌文化之乡”。因为研究探讨大新侬垌节文化价值,对弘扬传承壮族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大新县特色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和边境地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新县侬垌节的文化意蕴

(一)大新侬垌节的由来和演变

我国侬垌文化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左江流域崇左市境内,大新县是侬垌文化重要传承地,有着群众认同度高、互动性强,具跨国性、生态环境配套完善等特点和优势。“侬垌节”是大新县壮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越边境“黑衣壮”边民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侬垌节”期间,村民们身着民族盛装,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据记载,侬垌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侬垌节也就是当地壮族的“歌圩”,在壮语中,“侬”是下的意思,“垌”与洞同音同义,“侬垌”就是走出山洞,人们聚集在山脚下开阔的地方开展祭祀活动。壮族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的祭祀性歌舞活动,进入社会发展后期,这种祭祀性活动逐渐演变成以民众间的交流为主,并且多着重于歌唱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群体性的歌圩活动。

宝圩侬侗节是大新县侬侗节的一个典型代表,2010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中越德天跨国大瀑布的硕龙镇,土名叫“陇匡”,与越南里板隔河相望,每年三月十五日为歌圩,不仅有边民同胞聚会,还有大批越南友人参加,由于语言相通,彼此与歌相会,同时还举行球类竞技、商品交易,十分热闹。硕龙镇的德天村,数百年来一直流行着一个连续三天三夜的歌圩节――从农历七月十九至二十一,两国边民聚集一起赶圩唱山歌。由此可见,硕龙的侬峒歌圩不仅具有民族性,还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侬垌节已成为中越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平台。

(二)大新侬垌节的主要内容

一是美妙动听的山歌对唱。大新县传统的侬峒节主要以唱山歌为主,山歌表演形式多样。目前流行的山歌种类就有60多个。其中,高亢激昂的大新高腔“诗蕾”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歌队曾应邀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多次在全国、全区山歌大赛中获得嘉奖。

二是紧张有趣味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在大新侬垌节中,经常举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抢花炮、投绣球、打陀螺、踢毽子、打尺子、斗鸡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有的村屯还增添了篮球、兵乓球、气排球比赛等现代体育项目。

三是肃穆隆重的祭祀、法事活动。侬垌节中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神、祭祖、祈福法事仪式是其重要的活动,往往最能吸引人。这些活动不仅充满神秘的民族和宗教色彩,而且也是表现壮族群众民间信仰和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个凝聚族人人心的途径。

四是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展示。侬垌节常见的节目有舞龙、舞狮、麒麟舞、师公舞、彩调剧等,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目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有的已经成为世界民族艺术的瑰宝。2016年,大新县侬垌节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是欢声笑语的亲友聚会。大新县壮族群众居住分散,平时难以相聚,而约定俗成的侬垌节给人们提供了这个机会。侬垌节期间,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在参与节日的活动中,通过对歌或其他方式来互相沟通感情,交流经验。壮族民众家家户户杀鸡杀鸭,备好酒菜,欢迎四方宾客,以此来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和谐,增强民族间的团结。二、大新侬垌节的原生态文化价值

(一)表达对天神的敬畏之心

大新县各地的侬垌节都包含有祭神、祭祖活动。在人们心里,观音菩萨是爱与美的化身,有至高无尚的法力,可赐予世人平安祥和。一直以来,在侬垌节中,人们必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叩拜观音菩萨像祈福纳吉,以求得到保佑,庇护全家平安。

(二)表达对祖先们的感恩之情

在侬垌节期间,壮族人除了祭拜观音菩萨,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来表达他们对祖先们的感恩之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富足,这也是壮族人民以其崇尚大自然、信仰神灵、感恩生活的情怀赋予了侬垌节充满生活气息的原生态文化价值。

(三)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传统的侬垌节有祭祀天神,祈盼上苍来年赐福,寻求风调雨顺等含义,人们往往用鸡、鸭、鱼、肉、糍粑、水果、农作物种子、鲜花等作为贡品祭祀天地神灵,向天地神灵祷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等意愿,表达了壮族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大新侬垌节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有文化价值

(一)在传承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特有价值

为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当代主流价值的认同,构建大新综合立体的文化生态环境,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文化氛围,大新县委、政府于2016年初提出申报创建“中国侬垌文化之乡”的目标,2017年5月,大新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侬垌文化之乡”。这对大新县人文资源开发、整合优质旅游资源、盘活全域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满足群众文化诉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特有文化价值

侬垌节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汉族、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共同的语言,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的习俗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而侬垌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正是壮族人们共同意识的反映。侬垌节里,人们会穿上本民族特色的服装,使用本地方言交流,品尝本地特色的饮食,开展本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大大增进了民族感情。同时,赶来参加歌圩的兄弟民族,与壮族同胞同欢共乐,加深彼此的情谊和团结。

(三)在促进中越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方面的特有文化价值

大新侬垌节庆活动具跨国性,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中越边境中方居民主要是壮族,越方边境居住有岱依族、侬族等少数民族,边境各民族同根同源,语言相近相通,民俗共生共存。中越边境同源民族以侬垌为纽带,边民经常互相来往交流。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的大新县侬垌文化,侬垌节不仅融入中越双方民俗文化,更是壮族民众亲朋好友相聚、中越双方边民沟通交流的大平台,该习俗已成为中越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四、传承弘扬大新侬垌节文化价值的建议

(一)建立侬垌文化研究基地和建立侬垌文化保护区

建立侬垌文化研究基地,还可通过比较制度优势,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巩固边疆的和谐稳定。

大新作为广西侬垌文化核心区,作为边境县也是国家形象展示窗口,承载着侬垌文化生态文化保护重任。近年来,大新创新举办了多届“大新国际侬垌节”,吸引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民众的热情参与,已成为我国边境县民间特色文化交流旅游示范区。为了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大新县侬垌文化和土司文化保护区势在必行。

(二)打造侬垌文化旅游品牌

加强宣传“大新国际侬垌节”的文化信息,利用广播、电视等制作旅游宣传片或展演式节目,广泛宣传侬垌节的文化内涵。应结合旅游发展要求,结合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把大新建设成为广西边关风情旅游带的核心景区和中国国际跨国瀑布旅游目的地;开发侬垌风情休闲体验系列旅游产品,把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收益的养分涵养侬垌文化等文化生态,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更有效地保护传承。

(三)加强策划和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对侬垌节的关注度

做好侬垌节宣传策划工作,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带动社会各界关注侬垌节,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侬垌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扩大大新侬垌节的影响力。

(蒙东波系广西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梁振标系崇左市民语委主任;赵英林系大新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源权系大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

新闻推荐

下雷镇:强化日常教育提醒“抓早抓小”

大新讯今年以来,大新县下雷镇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强化日常廉洁教育,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存在问题,防止...

大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残疾夫妇养猪致富2018-12-20 07:36
猜你喜欢:
评论:(大新县侬垌节的文化价值探析)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