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扶绥讯(记者吴柱奇)扶绥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科学理念,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社会扶贫、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并举,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重大成效。2010年至2013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873.15万元,至2013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53596人下降到37324人,减少1627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12.67%下降为8.15%,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0年底2320元上升至3693元。
在推行社会扶贫方面,该县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上的优势资源,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引导更多企业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赈灾、扶贫、敬老、助学、扶弱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该县岜盆乡岜伦村李振贵在南宁创建的星皇快餐连锁店、山圩镇陆华强返乡创建松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别帮助家乡300和600多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这成了全县企业参与扶贫攻坚的典范。
在信贷扶贫方面,该县完成扶贫信贷额达1亿元人民币,贴息531万元。其中扶贫项目贷款指标7700万元,贴息231万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2家。扶贫到户贷款指标6000万元,贴息资金300万元,扶持4530户农户。截至目前,全县帮扶项目资金4979.77万元,协调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3亿元。
在产业扶贫方面,该县按照产业富民和“一村一品”要求,依托资源优势,实行特色产业连片开发,大力发展甘蔗、茶叶、坚果和龟鳖、蛇类养殖业等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共成立养蛇协会2个、养龟鳖基地3个和龟鳖养殖合作社1个等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既紧抓甘蔗支柱产业现代化转型种植转型,又抓好特色产业扶贫,如实施壮乡红茶、龟鳖养殖、蛇类养殖等项目涉及17个村914户,累计扶持茶苗131万株、龟鳖6190只、蛇类4000尾等,投入扶贫资金合计266.7万元,带动一批农户率先脱贫增收。
在科技扶贫方面,该县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强化科技扶贫,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累计组织开展种、养及特色产业和劳动技能培训858场次,培训人数超7.1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逾6.4万份。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120人,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70503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30.8%,劳务经济总收入95348万元。
此外,该县强化扶贫攻坚责任落实,坚持完善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目前,全县参与扶贫行动的干部249人,其中除市级领导挂点外,县委、政府专门落实处级领导干部30人,共联系贫困户14338户,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培训、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确保科学扶贫精准度。各行业各部门要积极发挥本行业本部门的职能优势,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牵头组织好本行业、本系统“结对帮扶行动月”专项扶贫活动,为贫困地区发展献计献策、解决难题。
新闻推荐
□邓建才“我能搬进这个新家,得感谢‘四哥\’的倾力帮助!”今年11月4日,劳释人员黄昆养终于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家——扶绥县廉租房安置区8栋205...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