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文/图 张仁新正在操作挂臂车清运垃圾箱。
张仁新来自百色,到扶绥县从事环卫清洁工作已10年,目前在东门镇环卫站工作。
群众说,东门社区和集镇因为有了张仁新这些保洁员,街道、巷口都变得更干净了。张仁新说,只要群众说“好”,工作再累也值得。
张仁新的每一天从清扫开始,也在清扫中结束。
每天凌晨3∶30,东门镇环卫站当日值班的保洁员就要踩着人力车清扫回收责任区内的垃圾、废弃物,集中到西街口的垃圾池中。
从4∶30开始,张仁新开着环卫站配置的铲车到达西街口垃圾池,把前一日统一堆放的垃圾推集成堆。然后步行回到镇环卫站驾驶后驱动车,再次回到西街口,一人负责全部垃圾的装车和运输工作。他说,每年甘蔗榨季是垃圾清运的“旺季”,每天都要开车往返清运垃圾4到5车,其余时间只要跑3趟就可以做完。酷暑寒冬,晴天雨日,张仁新与他的保洁队员们就这样每天坚持在早上7:30店铺开门、单位上班之前把东门集镇前一日积累下的“风尘”清除,给群众生活、工作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9∶30到12∶00,轮值的保洁员们再次对自己的责任街道进行二次保洁。而此时,张仁新要一个人开着挂臂式垃圾车,“转战”四个挂壁式垃圾箱停放点,逐一将装满垃圾的挂臂箱吊上车,拉到垃圾填埋场倾倒干净,再放回原处。
14∶30到17∶00,保洁员们对街道进行第三次清扫保洁,这段时间就成了张仁新难得的“兜风”时段——他开着铲车在集镇主要交通道路和人流密集的路段转悠,不时协助保洁员们清运建筑废弃物等大型垃圾,或者对西街口垃圾池堆放的垃圾进行集中整理,避免垃圾外溢,影响过往群众、车辆通行。
晚饭后本是劳累了一日的人们放松娱乐的时间,但张仁新却常常在晚饭后,开着三轮车,带上妻子到镇上人流较多的新街、旧街路口清走多余的垃圾,让群众在夜间休闲娱乐活动更舒心。
夫妻俩这样的饭后“运动”,常常要到夜里10点多才结束。张仁新说,每天走在干干净净的街道上,特别有成就感。
作为镇环卫站唯一的铲车、挂臂车、后驱动运输车等多车种同开的驾驶员,张仁新工作任务极重;作为一名环卫保洁员,张仁新严于律己把工作做细做好;作为镇环卫站站长,张仁新深感推进清洁乡村建设责任重大。对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前后本镇环境卫生变化,他感触良多。他说,在开展活动前,群众垃圾随意丢弃在池塘和路边,垃圾散乱堆放使得雨天污水横流、晴天虫蝇聚集。经过整治和宣传,群众的卫生习惯改变很多,垃圾都能够收集打包后放在集中点,街道的面貌焕然一新。
站里的23名保洁员可以三组轮休,但张仁新的工作里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概念。尤其是春节期间,当大年初一大家还安睡的时候,张仁新已经开着车子与值班的保洁员走上街头开工。今年“威马逊”、“海鸥”台风登陆,带来了持续的强降雨和大风天气,街上一时间脏乱不堪,张仁新与站里23位保洁员顶着强风暴雨,及时清除街道上散乱的垃圾、破碎物,为车辆通行、群众出行清理出安全的通道。
可以说,张仁新和环卫站的23名保洁队员,成为了东门镇清洁乡村建设中一道靓丽风景。
新闻推荐
2014年9月23日10时许,一名老年男子在山圩镇农贸市场鸡鸭行突然自行摔倒昏迷,后送扶绥县人民医院治疗。2014年12月5日,因治疗无效死亡。死者为男性,年龄50—60岁,身高165CM...
扶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扶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