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扶绥县通过实施小农水项目,带动农业新技术综合应用,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模式。2014年,全县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93亿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解困工程项目38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0座,中小河流治理5.5千米,修复水渠165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6.8万亩,其中完成小农水项目覆盖糖料蔗“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2.34万亩,建成以渠黎镇笃邦片区为中心的扶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甘蔗产业示范区0.3万亩。
突出业主意愿,多种灌溉模式并存
该县根据项目区以种植甘蔗为主的实际,综合考虑土壤、水源、地形、灌溉规模等因素,结合种植业主意愿、用水习惯和管护方式,突出灌溉模式优点,因地制宜确定灌溉系统模式,全县滴灌、微灌、喷灌等多种灌溉模式遍地开花,满足不同业主种植不同作物的用水需求。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75万亩,其中,滴灌面积3.6万亩,微灌面积3.9万亩,喷灌面积1.25万亩。
实施土地流转,创造项目建设条件
该县积极推进开展土地整合,在完成土地整合、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鼓励群众通过县(乡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把土地流转出去,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大规模、大范围实施小农水项目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扶绥县制定了机耕道路规划、重新划分地块、输水管道铺设、甘蔗开行种植、灌区用水管理和工程管护运行等六项技术标准,使水利建设和土地整合、农艺要求有机统一、相互衔接。2014年,全县完成蔗区土地整合6.1万亩,其中土地流转1.08万亩,实现小农水项目区土地整合全覆盖。
引进社会资本,多元化综合投入
该县出台扶持甘蔗生产的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精心挑选一批已流转出来的土地进行包装策划,开展项目推介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农水项目建设,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同时,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落实水利设施建管责任,全县形成了以公司经营、农民互助联营为主的经营管护模式,保证水利工程后期的正常运行经营并发挥效益。(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14年,全县累计引进4家专业公司、制糖企业2家、合作社42家、种植大户6个参与糖料蔗"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和管理,累计投入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参与建设面积1.08万亩。同时,整合水利、财政、发改、国土、农业、农机等涉农项目资金捆绑投入1.34亿元,协调制糖企业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
应用高新技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该县依托小农水项目资金和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双高"基地建设两个平台,整合部门资源,集中资金力量,集成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甘蔗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农作物"三避"间套种等各种农业适用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耕作机械化、水利现代化",把小农水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区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项目建成后,按照2014年实际测算,项目区实现甘蔗亩均增产2吨以上、增加产值900元以上,甘蔗间套种西瓜等其他作物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扣除投入成本,甘蔗间种西瓜每亩纯收比单纯种植甘蔗增加2500多元,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新闻推荐
扶绥讯作为崇左国税纳税第一大户的扶绥新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近日赠送“送政策,展热情服务;办实事,促企业发展”20个字的锦旗给扶绥县国税局,深表谢意。 &nb...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