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蕾大村岽栏屯一村民在三界山上采摘古茶树茶青。在崇左境内,说到古茶树,大家也许会想到扶绥县东门镇的姑辽茶,但在柳桥镇蕾大村也有类似的古茶树。4月16日,带着一种探秘的心情,记者在帮扶贫困村企业扶绥县上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文赞的引领下,前往柳桥镇蕾大村岽栏屯,寻找一片与姑辽茶一样生长在十万大山余脉的古老茶树——“三界茶”,并了解他们产业扶贫的成效。
所谓“三界茶”指的是老茶树生长的地方位于上思县、光西林场和岽栏屯三界交汇处而得名。对于蕾大村岽栏屯,在很多扶绥县人心目中,那只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偏僻山村。长期以来,这个人口不足百人的村子,贫穷这顶“帽子”让村民抬不起头,一直被列为扶绥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全村20多户,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而且村庄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地址灾害隐患点。
“2012年,如果不是扶绥县上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来我们村发展茶产业,我山上的5000多棵古茶树就可能被当成柴木砍掉了。在这之前,村里就有一户的茶树被砍掉当柴火卖了。”在岽栏屯茶厂,黄飞虎夫妇说起自家的古茶树,心中十分感慨。如今,他们家的古茶树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
“目前,扶绥县上龙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把黄飞虎夫妇当成公司的员工,每个月发放1600元的固定工资,并以老茶树园入股分红的形式,不用他们管理,每采摘一斤茶青就给他们20元的分成。工资和分成的收入每年将近3万元。”茶厂负责人黄艺春说。
“在岽栏屯,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品牌,统一采收,统一销售,通过茶叶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屯已经种植三界姑辽茶树有200多亩。公司也先后投入将近400万元,主要包括茶厂建设、茶苗补贴、茶青收购、农民工资开支等。”
“我们家的茶园种植面积有5亩多,今年是种植的第三年,每亩产量300斤左右。现在,夫妇俩每天到自家的茶园出工半天,采得茶青50多斤,收入有1300元。”说起茶叶的收入,种茶大户黄凤
春心里美滋滋的。
为了感受老茶树的魅力,记者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三界山攀登。在山上,一棵棵碗口粗大小的老茶树跳进眼帘。这些青灰色的茶树干布满苔藓,最粗的直径有20公分,茶树最高的有20多米。在三界山,放眼望去,山风习习,茶树飘香。在半山腰,接一壶清冽的山泉水烧开,冲一壶从老茶树上采摘烤制的茶叶,一时间茶香四溢,沁人心脾。此情此景,令人十分惬意和感慨。
在半山腰,记者还偶遇了前来调研扶贫开发的扶绥县政协、县政法委、柳桥镇党委、环保局、发改局等部门单位有关领导。
“在推进岽栏屯扶贫开发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通过***,引导贫困户靠山吃山,大力发展种植茶叶、坚果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让当地群众彻底摆脱贫困。”扶绥县柳桥镇党委书记陆永军说。
“我们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依托老茶山,扶持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保护生态,增加收入,让他们早日走上致富路。”扶绥县环保局干部、挂点蕾大村的贫困村第一书记甘文锋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陈文圣 陆艳梅 通讯员 何文武在扶绥“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采访,让记者感到振奋人心的,除了看到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