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圣 李鸿熙 见习记者 卢连英
7月23日,全区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年中工作会议在崇左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
在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中,共有242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一个由屯里农民组建的合作社,何以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会议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该合作社理事会副理事长吴品刚。
记者:当初为什么想到要组建合作社?合作社是怎么组建的?
吴品刚:大陵村渠芦屯有生产队18个,430户,1800人,有耕地面积8500亩,甘蔗种植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几年来,崇左市每年都安排驻村指导员,帮助我们发展生产。去年,驻村指导员引导对我们说,成立股份合作社搞“双高”基地能干成事,能有钱赚,还能帮我们把地搞好。指导员还带我们去龙州参观学习,给我们分析了合作社怎么吸引项目资金、怎么运作,指导我们如何成立规范的股份合作社。参观学习回来后,我们觉得这个做法很靠谱。于是,今年年初,屯里就开始张罗以“分股分红不分地”的形式,鼓励发动大家以土地入股。经过发动,全屯18个生产队420户家庭加入到合作社,面积有3500亩左右。我们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渠芦现代农业合作社,设有理事会、经营科、监事会。合作社打破
现有田地界限进行连片整合,搞规模生产,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把水利化项目建设列入合作社日常工作,全程负责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建后管护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管好用好水利设施。社员按照入社土地面积分摊经营成本,收完甘蔗后公平公开公正分红。
记者:合作社如何合理整合利用项目资金?
吴品刚:我们成立合作社,并不是简单地组织在一起,而是要用集体的力量,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发展生产。
作为项目承载主体,合作社是上级扶持项目资金和政策的“聚宝盆”,是项目建设的“小金库”。今年,我们主动参与“双高”基地建设3500亩,争取到水利化项目、土地整治“以奖代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方面的项目资金,仅这一项就有73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我们修建了2座水池,总蓄水量达6000立方米,还打了6口井。同时,我们还利用糖厂在预付蔗种、肥料、机耕等款项方面的优惠政策,实施甘蔗种植良种良法、地膜覆盖、机械化耕作和管理等。
记者:关于合作社技术不足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吴品刚:水利建设是我们合作社的重头戏。虽然村民都是种蔗能手,但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运管都是外行。所以,我们参观学习了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高标准建设“双高”基地的做法。结合凯利公司的做法,我们找到了适应自己的路子。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严格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积极协调做好"双高"基地建设中的水利化项目。在工程队进场施工前,我们就完成了土地整治、土地确权流转、甘蔗砍运、机耕道路建设等前期工作,按照项目区水利化项目建设标准要求,重新规划"井"字形机耕道路和轮灌区,为水利化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在水利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合作社派出社员代表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同时,我们按照合作社运作的标准要求,参照外地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制定了合作社规章制度和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合作社管理。我们实行专人管理制度,落实3名社员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员,负责执行合作社的决策,按照灌溉设施操作规程和轮灌制度,具体操作用水、施肥、施药等"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
记者:合作社如何实现节本增效?
吴品刚:建好了水利工程,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管好用好工程上,并融入到甘蔗种、管、收全过程中。
根据甘蔗生长需要,适时实施水、肥、药一体化定量滴灌,水、肥、药一次作业完成,保证了甘蔗水肥供应充足;同时,省水、省肥、省药、省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又环保。有了水,我们在项目区甘蔗地间套种西瓜,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收入。土地入社以后,农民一方面可以当合作社的股东,坐享入社带来的收益,也可以在合作社帮工,获得社里发给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就近搞养殖、搞流通等服务业。总之,入社后,农民原来的收入能保证,甚至还能多挣一倍或更多的钱,最大限度实现社员收益最大化。
新闻推荐
图为扶岜村大易种鸽养殖场负责人唐作桎在查看种鸽。沿着笔直宽阔的进村...
扶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扶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