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农彩云
开栏话:
崇左市第四次党代会将于2016年8月底召开,为了配合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党代会即将召开的热烈氛围,本报今日起,开设专栏:“展示新成就,迎接崇左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重点宣传报道崇左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今年以来各行各业的工作业绩。敬请关注。
今年榨季结束,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50多岁蔗农郭益山从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领了2.8万元蔗款,不用下地、不用投入,这是种蔗二十多年来郭益山领得最轻松的一笔蔗款。
以主体方式承包建设“双高”示范基地;出资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种植大户等多种形式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视“双高”基地建设为第一生产车间,把原料蔗生产视为集团生存和战略性发展的命脉。
统一整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红的“双高”基地建设,破解了崇左原料蔗“细碎化”生产经营的难题,提升了崇左蔗糖产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
从个体(蔗农)到集体,从企业到集团,从村屯到全市,崇左市2014年起实施的“双高”基地建设,已成为撬动崇左传统支柱产业蔗糖业二次革命的支点,更引发了崇左新一轮的土地革命和生产方式大转变。
破解“细碎化”经营难题,探索“双高”基地建设新模式
蔗糖业,是崇左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国糖业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这个直接影响崇左130多万蔗农生存、关乎崇左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支柱产业,在经济贸易全球化和WTO规则框架下不断受到冲击而开始走低,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2014年,自治区决定实施糖业二次创业,并争取国家扶持政策,推动我区糖业走出困境实现行业振兴发展。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广西蔗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安排30亿元支持广西建设“双高”基地;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要求划定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这对蔗糖业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推进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的“双高”基地建设,成为糖业二次创业的基础和关键。
按要求,2014-2019年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任务总面积为201万亩,扶绥、江州、龙州、宁明、大新“四县一区”被列入全区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县(区)。
“种蔗是体力活,年轻人已外出务工,村里都是五六十岁的村民在务农,他们还能种多少年?”谈起种蔗,渠芦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一线数据收集员李向伟认为,劳动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到蔗糖产业的发展。
“中东镇三哨村一户农民,有11亩地被分成三四十块分散耕种,岜盆乡那坡村一户农民有17亩地被分成41块地,耕种起来非常不便。后来都整合出连片的地块,可以连片耕种了。”扶绥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站长吴祖宏说,零散的土地也让规模化种植遇到不少阻力。
“第一年耕种由国家扶持,今年耕耙用4台大马力拖拉机机耕完成,拖拉机的钱是扶南糖业集团预付70%才买下的。”郭益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机械化劳作的成本相当于省下了两台大马力拖拉机的钱。资金不足,是实现机械化的难题,而企业的参与使难题迎刃而解。
2014年起,面对诸多困难,崇左以发展农民合作社,整合土地规模化经营,破解“细碎化”经营难题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双高”基地建设。
设立由企业、政府、金融三方共同出资的糖料蔗发展基金,统筹解决“双高”基地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在扶绥县、江州区启动实施。全市各级累计整合国土、农机、财政、水利、农业等政策资金19.8亿元,落实配套资金2亿多元。
落实土地整治、水利化、良种等各项奖补资金,引导种植大户积极参与建设,并为之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蔗砍运。目前,共有17户规模种植大户,参与2.04万亩“双高”基地建设。
通过成立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推坡填沟造平地”弥补“双高”基地建设面积不足,解决规模化经营。
出台扶持奖励办法,优先扶持参与“双高”基地建设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营模式的转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大转变,一年多来,崇左在“双高”基地建设中探索创新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模式。(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开创"渠芦模式"。在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渠芦屯,通过成立合作社实施统一整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红等"五个统一"推进甘蔗生产合作化经营,推动甘蔗产业由分散耕作模式向联合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解放生产力,提高农民收益。
探索"政府+制糖企业"共建推进"现代农场"种植模式。支持制糖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及管理理念,推行甘蔗种、管、收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探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积极引导农户集体参与"双高"基地建设,实现制糖企业与糖料蔗种植一体化的发展,规模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探索"双高"基地+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模式。与广西益兴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甘蔗研究所合作,建设三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成为崇左市第一家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销售许可证的甘蔗种植繁育经营企业。
四个模式均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得以在全国、全区推广。
"渠芦模式",解决规模化与小农生产矛盾,推动第一车间革命
"'双高'基地建设,让崇左原料蔗种植解决了规模化与小农生产矛盾,推动了蔗糖产业第一生产车间革命,提高了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市糖业局副局长姚娇芬介绍,在崇左"双高"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创建现代种植模式是最大的亮点,而"渠芦模式"因农民受益大、复制率最高而备受关注得以在全市、全区推广。
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合作经营。合作社采取全程机械化劳作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实施"水肥一体化",降低肥料用量,提高甘蔗产量。年底甘蔗入厂收入扣除经营成本,按股份比例分红,即"分钱不分地,利益风险共担"。
这,就是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在"双高"基地建设中探索出的"渠芦模式"。
其意义在于有效的解放劳动力,同时能规模化经营,利于机械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能提高甘蔗种植水平,提高甘蔗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合作社转向现代化管理的过程,是群众思想逐步跳出小农经济的过程。"郭益山深有感触,合作社成立之初,大多数群众把合作社与人海劳作划了等号。由于年轻劳力缺乏,群众信心不足。
"渠芦模式"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广东凯利公司在东门镇岜白村承包了5000亩土地连片耕种,其采用的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在扶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了增加群众对现代化合作社发展的信心,郭益山组织群众代表前去参观。
回来后,群众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双高"工作已经从上门动员,逐渐向农民主动申报参与转变。
机械化耕种让村里本来就不多的劳动力也得到解放,而这部分劳动力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李向伟说,加入合作社解放了我们的双手,为增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今年4月,扶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门在村里召开了一场现场招聘会,20多家企业进村招聘。
"渠芦模式"的成功也并非偶然。
"高效节水灌溉为'渠芦模式'实施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能。"吴祖宏介绍,渠芦目前实施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发展的一个小型水利项目。项目落地条件之一需土地整合连片耕种。水肥一体化是在智能高效节水灌溉的基础上完善实施的,可以精准到每个阀门灌溉15亩。
项目落地渠芦,从优点到配套制度,市里派驻工作对通过算账对比向群众宣传,有意识把渠芦作为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甘蔗的示范点来引导。
数据最有说服力。
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样板片比传统种植亩产增产2.5吨以上,1吨蔗成本比传统降低约150元,亩增加收入约1100元。仅2015年度毛收入就达900多万元。入社前,种植甘蔗扣除成本后人均收入1年最多为5000元,而今年按1000元/亩进行分红,人均分红达5000元,加上群众在合作社或外出务工每月平均收入2000元,人均年收入可达30000元,是入社前的6倍,实现了农业发展与脱贫摘帽"双赢"的目标。
农民参与"双高"基地建设积极性高涨。目前,该合作社"双高"基地建设规模已由上个榨季的50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2万亩。
蔗农思想转变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大转变,土地整合带来了管理模式的大转、资金整合带来了发展模式的大转变,"渠芦模式"的成功水到渠成,并推动崇左蔗糖产业第一车间革命跳出了规模化与小农生产矛盾,加快了现代农业生产步伐。
借鉴"渠芦模式"的成功经验,崇左通过落实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服务、项目扶持、用地用电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行甘蔗生产合作化经营,用发展农民合作社组织来推动"双高"基地规模化经营。
崇左市于今年6月相继出台了扶持和奖励办法,优先扶持参与"双高"基地建设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委、市政府将从2016年起,每年支持培育市级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个以上,每个县(区)培育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个以上。
整合资源,实现企业与糖料蔗种植一体化发展
市场的诸多压力,使崇左市糖业陷入困境、部分制糖企业步履维艰。原料蔗产量由2013/2014年榨季的2028万吨直跌至2015/2016年榨季的1495万吨,蔗农收入减少了近45亿元。
"原料蔗于制糖企业,如水之源,木之本,锅中米。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视'双高'基地建设为第一生产车间,把原料蔗生产视为集团生存和战略性发展的命脉谋划。"该集团下属企业广西扶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效能办主任郑进华介绍,集团并没有因为糖价的下跌而减少对'第一车间'的扶持,每年依然会拿出不少资金补贴肥料、农机、良种改良。
"该集团在扶绥'甜蜜之光'采用高架喷灌技术建设'双高'基地示范片,利用下属各公司、种植公司、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为经营主体,通过预付款、补贴、贴息或直接实施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现代农场'建设。"吴祖宏介绍,广西南宁东亚集团在崇左有7个蔗区共66万亩。
据悉,该集团计划用三年扶持建设"双高"现代农场20万亩,并于去年9月通过了扶持标准,即每亩预付资金4310元,补贴360元,还对配套农业机械设备实行预付70%设备款,支持购买主体实行先受益分三年还款。共计划投入各类资金总额约8亿元。2016年,已扶持建设甘蔗"双高"现代农场20个,总面积31170亩,支出扶持资金660多万元,涉及基地建设面积3万多亩。
"与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签订共建20万亩'政府+制糖企业'模式,是崇左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科技创新应用,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的有力手段。"姚娇芬对记者说,这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有效转变蔗糖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单产、糖分、降本增效,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第一车间生产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快实现"双高"基地经营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蔗糖一体化进程,大幅降低蔗糖生产成本,提升蔗糖业的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
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发展本蔗区"双高"现代农场种植模式,为崇左"双高"基地建设树立了标杆。
2014年以来,全市共吸引30多家公司参与。东亚集团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例子;中粮屯河崇左糖业公司也以"政府+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模式在江州区濑湍镇岜羊村建设5000亩高标准"双高"基地;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在东门镇岜楼村建设5030亩和在渠黎镇笃邦村建设6300亩"双高"基地,其实施的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定向精细施肥,实现了精准浇灌和定向施肥。
新闻推荐
扶绥讯今年以来,扶绥县在村委办公楼、村屯小卖部等群众聚集地建立了15个“党群WiFi广场”,在指定地点,只需用手机轻点“党群WiFi广场”,就可以享受免费高速WiFi网络,接受先进思想教育,了解惠民政策、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