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扶绥新闻 > 正文

从一根稻秆,到一幅生动的艺术画作;从营生工具,到呈现本民族经典元素的载体 稻秆画:崇左稻作文化的匠造之魂

来源:左江日报 2019-02-13 08:4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农彩云蒋欣攸

十多年前,在玉林一家小工艺品店,一幅30?M×30?M的稻秆画作引起了一位湖北药材商丁老板的注意。他买下了画作,并让作者带着他寻到了画作的根源――扶绥。

今天,扶绥官方对外接待的主要场所――江滨大酒店大堂墙上,一幅描绘壮乡人民劳作的山水巨作,一次次让来客驻足止步欣赏,并为之震撼。

谁,把田头的稻秆搬上了艺术殿堂?谁,让稻秆将壮族人家的生活演绎得如此精美?

在扶绥一个远离闹市的青瓦红砖老房子里,记者寻到了稻秆画的创始人卢志辉,一幅幅精美的稻秆画作便诞生于此。

变幻的、天然的金黄色,带着无形的张力,自然过渡成画中人物动物、近景远景的纹理,稻秆为笔触,一双巧手、一颗匠心将壮族耕作的场景锁定在了画框里……房子里最显眼的一张大板桌上,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

如壮族的神话故事般,稻秆像是有了生命,春天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娇羞的壮族姑娘、稻田上耕作的老牛,似乎要走出画框。

抽象、无形的壮族传说故事有了具象、生动的体现,民间艺人营生的工具成为承载崇左民族景点元素的最好载体。

卢志辉便是这个载体的最佳操手!传统手艺

根雕和稻秆画,在卢志辉的工作室中各占一隅。两种看似毫无关系的工艺品,却有着丝丝关联。

2000年,下岗后的卢志辉开了一家根雕店。偶然间,打小爱好画画的卢志辉用根雕边料拼接成了画。弯弯曲曲的树根组成的图像,意外好看。

只是,根雕爱好者少,根雕原材料难寻,仅靠买卖根雕,生意难以为继。

在收集根雕材料的过程中,卢志辉下意识地寻找可替代、又可长期经营的原材料产品。

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卢志辉走访了扶绥各乡村,寻到最可能传承了传统手工艺的老人们。

壮族,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栽培的民族;崇左,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在这片土地上流传了上千年的稻作文化,使崇左人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水稻。

稻秆,在壮家人手中,可编成扫把、凳子、席子、垫子……在崇左壮家的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

稻秆编织,这门能为壮家千家万户带来直接收入、最容易掌握的手艺,被乡村的老人们最先提起。

“看到稻秆就想到了小时候记忆中毛主席画像的画框。”一次寻根问路,激起了卢志辉的灵感。在卢志辉儿时的记忆中,画像画框描边用的是和稻秆相似的芦苇。

芦苇和稻秆有着相似的形状。剖开实心的芦苇杆,绒心难以处理。空心的稻秆与之对比,不用费心劈开,且自带的金色,在灯光下还会熠熠发光。

无论是从色彩、韧度还是厚薄度,稻秆都更胜一筹。

卢志辉的目光,从树根材料转向了带着壮家烟火气息的稻秆上。

第一次把稻秆搬进画框,是2002年,橱窗上梅兰竹菊的纹样激发了卢志辉的创作欲望。凭借美术功底,他在纸上画出图形,用剪刀顺着图形的线条把准备好的稻秆剪出形状,粘贴到画布上。

简单的方法制成了《喜鹊登梅图》,不似国画有着深深浅浅细腻的纹理,稻秆特有的质感却让似像非像的画作另有一番古朴的味道。

照着这个方法,卢志辉共创作了24幅以花鸟为主题的、长宽各30厘米的稻秆画。

由此,壮家田头的稻秆华丽转身,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画作回家

新材料给卢志辉带来了惊喜,新创作的稻秆画意外地受欢迎。

玉林的经营店里,前一天刚把第一批稻秆画挂上,第二天还在从玉林回扶绥路上的卢志辉就接到了画作销售一空的喜讯。时价,每幅稻秆画售价25元,比下岗前每月的工资还多一元。

收获了“第一桶金”,卢志辉全心投入稻秆画的创作中。

熨斗烫、裁剪大小、贴上……卢志辉重复着这个简单的动作,桌面画布上已经素面好的马却在这个简单的重复动作中"画"好了,稻秆皮在熨斗温度高低的变化中,呈现不同深浅的金黄色,让画布上的马生动跃出。

"这已经是材料处理好后的运用了。"卢志辉说,采集回来后的稻秆整理干净,经过泡、熏、蒸、漂等工序处理,然后压整成片,再经过高温处理存放好,使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稻秆画的制作和稻秆的处理从16年前开始到现在,已是几经改良。仅是高温处理环节,卢志辉就花了3个月。

稻秆画被市场认可,卢志辉有了自己的粉丝。

湖北药材商丁老板便是卢志辉众多粉丝中的第一人,也是成就卢志辉和稻秆画绕不开的话题。

丁老板好奇,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不同于一般的画作?

丁老板建议卢志辉,回家,回到那个使他找到创作灵感的文化发源地。

丁老板的好奇,让卢志辉看到了稻秆画不一般的魅力。他的建议,让壮乡多了一个民间艺术家,多了一件承载壮族文化的载体。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稻秆画,2004年春节,在扶绥县委宣传部的安排下,卢志辉有幸参与了县文联举办的书画展。

画展上,稻秆画排了长长几百米,展位挤满了观展的老百姓。新奇的作品首次在发源地亮相就引起极大关注,当天展出的画全部卖出。

画展成功展出后,卢志辉创作山水画、人物画,丰富画作内容的想法一个接着一个。

人物画是卢志辉创作稻秆画的一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制作人物画灵感来自于云南重彩画。

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勾勒出夸张与写实结合的人物实体,卢志辉用稻秆代替碳石水粉,在画布上模仿勾勒创作《紫色的梦》。

稻秆的金黄代替了重彩画艳丽的色彩,人物眉目中饱含的情感就要溢出画框外。稻秆也能画出线条复杂的人物。

《紫色的梦》刚挂出,就受到了关注。

之后,卢志辉把人物画创作和壮族民俗、民风和壮族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形成了系列创作构架。

2005年,第一批两幅少数民族风情人物画卖了2400元。灵魂锻造

"原创的一定是家乡的、民族的。"最能代表崇左元素的花山、甘蔗最先在卢志辉脑海中浮现。

卢志辉的第一幅原创作品便是呈现崇左的壮族元素。

凭借10年前对宁明花山岩画的印象,一幅女孩闭目思考,象征梦想的场景被卢志辉用稻秆画下,这是第一幅原创稻秆画《花山梦》。

当地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种植甘蔗过上了甜蜜的日子,壮族少女在砍蔗季节劳作的场景也被卢志辉用稻秆记录,创作出《甜甜的日子》。

崇左的一山一水皆是卢志辉的灵感源泉,回归的稻秆画有了更好的创作土壤。

老农在浓雾中驱牛耕田、壮族姑娘秋收割稻、"开秧门""关秧门"……壮族山歌《种稻谣》描绘的生产过程亦被卢志辉用稻秆描绘了出来。

稻秆,种稻,稻作文化,像是找到了契合点,卢志辉寻找到稻作文化的源头,儿时听到的关于布洛陀的传说在卢志辉脑海中浮现。

流传千万年的神话传说中,百越僚人始祖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万物。

布洛陀的神话故事涵盖了壮族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崖壁画文化、龙舟文化、壮锦文化、绣球文化、龙母文化、太阳文化、冶炼制造文化、三界观文化等壮族传统文化。

这是壮族的创世诗,亦是稻秆画的灵感宝库。

卢志辉沿着布洛陀的故事线不断创作出稻秆画。

布洛陀取火、布洛陀制造铜鼓、米洛甲造人……凭借精湛技艺,流传了千年的神话人物在卢志辉创作的稻秆画上有了具体的形象。

沿着故事线不断挖掘,卢志辉不断有新的发现。

《稻魂歌》以宗教的手法,把稻作起源和布洛陀联系在了一起,认为布洛陀为人类创造出了稻种,教会了人们如何种植水稻。

稻秆画的创作框架找到了。以"稻魂"为主题,卢志辉首次创作出70多幅稻秆画,耗时6年,完成了该系列作品。

"按照《稻魂歌》的传说,稻秆本身有灵魂,我们的画也是有灵魂的。"卢志辉为工作室取名为"稻魂艺术"空间。

2010年,在扶绥县首届文化旅游美食节上,卢志辉创作的稻秆画获得了"十大名优特产"称号,2010年3月作品《天琴情》《花山梦》《甜甜的日子》《家乡的小河》被广西博物馆永久收藏;2010年8月在中越建交60周年庆典活动中,作品《甜甜的日子》作为"国礼"送给越南代表团,同年被文化部正式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12年其创作的"壮族故事艺术稻秆画"参加在韩国举办的文化交流展,震惊了世界。

《稻魂歌》里布洛陀赋予了稻秆灵魂,而壮族文化的结晶,则赋予了稻秆画灵魂。

新闻推荐

崇左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本报崇左讯(记者苏萍)2018年,崇左市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自治区下达的各项任务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

扶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扶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一根稻秆,到一幅生动的艺术画作;从营生工具,到呈现本民族经典元素的载体 稻秆画:崇左稻作文化的匠造之魂)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