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龙州县属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石漠化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应坚持以富民增收、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以地域相连、习俗相通、群众觉悟高、产业基础好的上龙乡民权村荒田新村和上龙村弄农屯、水陇屯为试点,探索实施新村连片建设,着力打造边关特色强村,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整体水平。实施新村连片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龙州县村屯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连片建设,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共建共享。二是有利于集约节约用地。对产业布局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可加速土地流转,促进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连片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社会事业发展,可让农民接受现代文明熏陶,构筑“大融合,促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四是有利于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实施连片建设,可在更大范围内选出思想好、能力强的村干部,组建搭配合理、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村级领导班子,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有利于农村社会改革。农村改革涉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等诸多方面,实施新村连片建设,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实现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新村连片建设试点工作的有利条件
选择上龙乡荒田新村、弄农屯和水陇屯作为新村连片建设试点,具有几大优势:一是优势特色产业鲜明。荒田新村建有960亩高标准香蕉生产基地和60亩绿色生态农业“百果”园;弄农屯建有500亩黑皮果蔗种植示范基地;水陇水库、红军路、土司文化旧址等旅游资源丰富。二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通过群众自筹和政府整合项目资金投入等方式,建成了村委办公楼、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舞台等文化活动场所,农田水利、道路、电网、喷灌等设施日臻完善。三是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制定生态文明公约,实施“户分—村收—乡转运—片区处理”垃圾处理模式,荒田新村被评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市级示范村,是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四是村民人均收入较高。2013年达12000多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000多元。五是改革创新意识较强。弄农屯是全国土地“小块并大块”发源地,“并地”后,各村对耕地、荒地等进行确权登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实施新村连片建设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
实施连片开发,建设边关特色强村的对策强化组织引导,科学规划,多元投入。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县、乡(镇)新村连片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新村连片建设列为年终绩效考评内容,健全领导包抓和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跟踪督办、定期检查的工作格局。二是理清思路科学规划。以全国文明村镇─荒田新村为中心,辐射弄农屯、水陇屯等周边村屯,划定连片区域,按照产业规模化、投入多元化的思路,对片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进行统一规划,着力在“连”上做文章,在“片”上谋发展。三是整合资金多元投入。用好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整合部门支农资金,优先投入连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出台优惠政策,实行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连片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坚持农民主体,广聚民意,连片连心。一是广泛宣传,破除思想障碍。根据各村传统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差别,采取调查座谈、算账对比、全民共议等方式,召开村干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国家对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使村民认识到实施新村连片建设带来的资源集约利用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益处,促其转变观念,成为新村连片建设的拥护者、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二是尊重民意,化解矛盾。实施新村连片建设,打破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利益格局,必然带来土地置换、资金筹措、建设标准等诸多矛盾,这些问题必须由村民讨论决定,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要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决策透明度,尤其要保护好农民的财产权利,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确保农民当前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努力做到连片又连心。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新村持续发展。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农民增收。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规模,引导农民采取转包、租赁、互换经营、入股等方式,将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流转,建设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等,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二是搞活乡村旅游,拓宽就业渠道。发挥水陇水库、红军路、土司文化旧址等旅游资源优势,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入股”,发展“重走红军路”红色旅游和壮族土司文化旅游,以及以花卉苗木、水果采摘、水产养殖等为主的生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推动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实现就近就业、就地转移。三是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按照清洁乡村活动目标要求,深入开展新村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提高新村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两促进。(作者系龙州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新闻推荐
兹有广西远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龙州县城东区供水管网建设工程(DN400过江管工程),已于2014年10月16日竣工验收,并已按时足额结清所有农民工工资,如有不实,本公司愿承担...
龙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龙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