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玲
他当过农民,半路出家当了法官;他没有进过法律院校,但担任法官办案近十年来所办案件全部实现“零错案”、“零信访”,获得“全市法院优秀法官”、“全市法院办案‘三零\’标兵”、“全区法院法庭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2015年2月,因业绩突出,他被自治区高级法院评为全区法院办案标兵。他,就是龙州县人民法院金龙人民法庭副庭长苏立峰。探究他办案的秘诀,苏立峰给出三个“锦囊妙计”:胸怀理想勤钻研、巧妙运用法理情以及廉洁自律不染尘。
胸怀理想勤钻研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源于一种理想。苏立峰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但他立志要做一名献身审判事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法官。有了这种理想的支撑,他把心中无限美好的憧憬,化作了前进的动力。他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取得了法学大专文凭,之后又取得法学本科文凭。2003年,他终于通过招干考试进入龙州县人民法院,两三年时间,从一个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法官。
苏立峰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绝不是说在嘴上的,必须有扎实的法律基本功,有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于是他工作之余就是学习,每天至少坚持学习一小时,了解掌握审判技能、最新法律法规、审判动态、典型案例等,为办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法律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书认真研读,并做学习笔记,这些书很多被他反复“啃”了数遍,已经显得很旧,但他还把它们当宝贝似的珍藏着。由于勤勉好学,他的法律功底越来越深厚,单位很多新进的法律院校毕业的年轻法官,都拜他为师,称他为“苏师傅”,向他讨教办案经验。
巧妙运用法理情
“法律是冷冰冰的,但人是有感情的,如何在法、理、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对法官办案十分重要。”这是苏立峰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谨慎对待每一起案件,在法、理、情之间寻找处理案件的平衡点和落脚点,让当事人在法官深入浅出的辨法、析理、讲情中实现握手言和或者息诉罢访,即便再棘手再难缠的案子到了他手里也会“绝处逢生”。
2014年5月,他主审一起离婚后分割夫妻财产纠纷案,这对夫妻曾经为了打离婚官司,经过了法院一审、二审,历时将近三年最后才离了婚,但离婚后两人为分割婚姻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又闹上法庭,互不相让,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庭后甚至大打出手。合议庭的其他成员都说:“这起案件依法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这样还省心,调解简直比登天还难”。
苏立峰不信这个邪,他分头做夫妻双方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通过苏立峰多次劝说,最后双方都被苏立峰的真诚打动,两人都让了步,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来领取调解书时,他们都说,是苏法官的一番话让他们幡然醒悟,放下了心中的怨恨,终于想明白了。
2014年,他审结案件109件,其中调撤结案79件,调撤率为72.47%,所判决的案件无一上诉,服判率100%,在全院的民事审判业绩中名列前茅。
廉洁自律不染尘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苏立峰深知“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深知老百姓心中对司法公平公正的期待。因此,他在办案中始终做到恪尽职守,严于律己,送礼不要,请吃不到,坚决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惑,不为权力所迫,自觉抵制“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凡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好法官。
2014年8月,苏立峰承办了农某诉韦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因国家建设需征用诉争土地,使该土地大幅升值,谁拥有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就意味着谁将获得一份不菲的收益。双方当事人因利益之争矛盾异常尖锐,诉前经镇、村两级干部多次调处,均以失败告终。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韦某担心打不赢这场官司,就动了歪心思,多次想办法约请苏立峰出来吃饭,都被他断然拒绝。见此路不通,韦某又托请他在龙州县委当领导的亲戚给苏立峰打招呼,苏立峰主动向该领导汇报了具体案情和案件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该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苏立峰依法作出公正判决,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韦某最后虽然输了官司,但他逢人便说:“龙州法院的法官,真是好样的。”
苏立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业务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基层法官的神圣职责,让天平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新闻推荐
3月26日,龙州县上金乡举办左江花山岩画申遗培训会,邀请该县"申遗办"专家前来授课。该乡全体干部职工、村屯干部共100多人参加了培训。图为培训现场 &...
龙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龙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