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一把手”处在领导班子权力运作的核心部位,起着关键作用。十八大以来,中纪委严肃查处了很多重点岗位“一把手”,从这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来看,其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腐化堕落。如何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对“一把手”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一把手”不愿意接受监督。有些“一把手”缺乏民主素养,独断专行,不愿接受监督。有些“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规避监督。他们将自己置身党纪国法之外,妄想当“掌控全局”的“自由人”。
(二)党内党外监督流于形式。从党内监督机构来看,当前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权力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和保障性,对“一把手”的约束十分有限。从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来看,“一把手”对班子成员考核评价、职务晋升有很大的发言权,班子成员不敢得罪“一把手”,不愿监督。从党外监督来看,有的“一把手”搞假民主,应该公开的事情不公开,使群众无法监督。
(三)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部门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人事权、财权、物权都集中在“一把手”手中,造成权力失控。
二、对“一把手”权力制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一把手”缺乏党性修养。有些“一把手”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忽视了个人的党性锻炼,缺乏政治觉悟。有些“一把手”把权力当作摇钱树,不惜“碰雷区”、“踩红线”,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甚至拉帮结派搞利益输送,权力被滥用,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二)选人用人把关不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一把手”的选拔任用上不按《条例》办事,只过“人情关”不过“民主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带病提拔”。这样提拔上来的“一把手”素质低、心术不正,岗位越重要、权力越大,对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三)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度不够。有的“一把手”将权力运行公开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存在着公开的内容不彻底或与实际不相符、公开时效性差、公开范围受限制、公开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三、对“一把手”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对策
(一)强化党性教育,提高“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对领导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的刚性要求,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二是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典型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等廉政教育活动,打好廉洁自律预防针。开展廉政提醒,对“一把手”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三是营造自觉接受监督的氛围。强化舆论导向作用,对主动接受监督、创新方式强化监督的地方和部门要积极宣传,营造“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氛围。
(二)强化机制制衡,增强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刚性约束。
一是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权力运行协调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处于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制衡状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产生腐败。二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避免“一把手”因“拍脑袋”决策造成失误,甚至以公谋私。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对“一把手”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行全面考核,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不正之风的单位和部门,要倒查追究“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取消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资格。
(三)强化内外监督,形成对“一把手”的监督合力。
一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严格落实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机制,使纪检监察机关“放开手脚”履行监督职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于违反纪律的“一把手”,坚决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形成惩治威慑。二是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内部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使班子成员和“一把手”之间能形成经常性互相监督批评的氛围,发挥“近距离”监督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党外监督力量。整合完善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党外监督体系,形成对“一把手”监督的强大合力,实现全方位、多形式的监督。
(四)强化政务公开,使“一把手”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是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内容,推行群众点题公开,如实公开群众最关心、反映最热烈的事项,确保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完善权力公开机制。完善公开服务承诺制、公开信息查询制和质询制,推行机关重大决策公告制度和听证会制度。建立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机关施政情况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有效制约“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压缩权力寻租空间。
(作者系龙州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新闻推荐
龙州讯 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神圣和威严,今年以来,龙州县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活动,并取...
龙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龙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