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就是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何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谋发展,这是当前基层年轻干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边境农村基层是年轻干部学习锻炼的生动课堂,是成长的现实舞台。因为乡镇年轻干部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加上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知识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年轻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接地气,听民声解民忧,多到艰苦的边远乡镇去锻炼,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扎根基层、乐于奉献。面对新常态,必须有新精神。年轻基层干部要主动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目前,龙州县大部分乡镇基层虽然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清苦,但在这里能切身感受边境边民生活的困苦和艰难,能够更加深切地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年轻干部“接地气、知民生、察疾苦”,积极适应“新常态”,使这些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能够迅速融入边民的生活中去,能够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加深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了解,学会做群众工作,能够较快提高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年轻干部要充分认识在边境乡镇基层学习锻炼的意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珍惜难得机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边境一线基层作为自己的成长和奉献的舞台,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弘扬龙州起义的精神,为“凝聚龙州力量,重振百年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推动龙州革命老区农村发展、服务边疆人民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虚心学习、敢于担当。面对新常态,必须有新心态。年轻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放下架子,怀揣一颗真心,深入乡镇边境一线中,虚心向边民学习,诚心向群众请教,热心为群众服务,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真心实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年轻干部要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年轻干部要把落脚点放在为边民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要勇于担当责任,挑起大梁,从解决农民的困难入手,多谋利民之策,多行为民之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做到群众有难不推脱,结对帮扶不打折,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把党的温暖送到边境乡镇群众之中。
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面对新常态,必须要有新作为。年轻干部工作劲头足,但有时也会表现出工作浮躁、不冷静的问题,在处理具体事务上缺少耐心。当前,龙州县各乡镇在推进甘蔗“双高”工作、推行土地流转等方面工作繁重。对此,年轻干部在工作中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努力磨炼自己,提升自己。不要因为基层工作量大、工作枯燥而抱怨。相反,面对基层的艰苦,要把农村工作当作对自己品格的一种磨炼,用愉悦的心情去工作,用热情、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件事,增长自己的才干。目前,我们要抓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积极推进创建生态乡村示范点,全力推进甘蔗“双高”工作,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送给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农民的“三个红包”落实到位,让农民在改革中获得更多实惠。
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积累经验、厚积薄发。面对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年轻干部刚从大学毕业出来,虽然专业优势明显,适应工作能力强,但在处理一些事情上缺乏经验。为此,年轻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每一件小事,与群众打成一片,心贴心真交朋友,在群众工作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当前,龙州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任务重、困难多。年轻干部在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甘蔗“双高”工作、“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等工作中,要真正放下架子,以谦虚的态度开展调研工作,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恭恭敬敬拜群众为师,在处理各项事务中亲力亲为,寻找破解基层工作难题的良策,经受复杂环境的磨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成为基层干部的主心骨和中坚力量。同时,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推进村屯基层的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砥砺品质、锤炼作风。面对新常态,必须有新作风。年轻干部要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深入群众中锤炼好作风,消除浮躁之气,提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年轻干部在基层与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加快发展乡镇特色产业,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强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真正成长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作者单位:龙州县上金乡党委)
新闻推荐
龙州讯 日前,笔者从龙州县统计部门获悉,今年一季度,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外贸进出口额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农林牧渔总产值5项主要经...
龙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