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华恋
近年来,龙州在教育上重硬件,也重软件,重点建设了一批“天琴艺术”“校园足球”等具有边境国门特色的教育品牌。开设天琴、山歌、足球等课程和兴趣班,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得到了保护、传承、发展和繁荣。
近日,记者走进龙州校园,感受开展这些特色课程的浓厚氛围。
勤学天琴传承精华
“泉水弯弯过山坡,壮家年年唱山歌,泉水不断歌不断,山歌出口流成河……”阵阵充满壮民族特色悠扬古朴的乐声传来,天琴课上,龙州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在娴熟弹唱乐曲《唱天谣》。
“我们学校从2014年开始将天琴教学课正式列入了课程,七、八年级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星期都有一节天琴课,”龙州民族中学音乐教师何蕾说,对于学校开设的天琴教学课,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特别受到女同学的喜爱。现如今,在校学习天琴的学生有四五百人,精通天琴弹唱的就有40多人。
学校八年级学生冯雯欣,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乐理,找音阶,一个键一个键慢慢摸索练习,再加快弹唱速度,短短两年时间过去了,如今成了学校天琴弹唱的佼佼者。“天琴是我们壮族人民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和艺术结晶,我们有责任将之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冯雯欣说道。
在龙州,天琴是人们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逢年过节,举行活动,或是开门迎客,天琴弹唱都成为不可或缺的曲目。天琴艺术作为龙州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成为龙州县校园文化的重点内容。2007年,天琴被龙州民族中学引入课堂教学,聘请天琴艺术人员精心指导,再从民间天琴老艺人手中汲取营养,学校师生刻苦学习,在努力继承传承和弘扬着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
近年来,龙州县民族中学的天琴艺术表
演还吸引了众多区内外的知名教授、艺术家前来学习、采风。天琴这门古老的弹唱艺术,不仅得到了继承,而且还名扬海外,越南、日本等国家留下了天琴艺术表演的足迹。
山歌传承蓄势待发
龙州县作为壮语山歌的一大发源地,当地有着浓厚的山歌氛围,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山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从2006年开始,龙州民族中学就开设了山歌兴趣班,聘请当地山歌民间艺人和专家到校上课指导,传授山歌演唱技能,吸引了不少喜爱山歌的学生参加。
“传统山歌以中老年人为主,学校开设山歌班,也是希望学生喜欢山歌,学习山歌,让山歌传承避免”脱节“,让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何蕾说,传统山歌主要是以对唱抒情为主,有着古老而独特的韵味,而目前学校学习的山歌主要是宣传龙州的美景、新政策等,内容积极向上。
“山歌学习实属不易,但胜在语言上无障碍。”何蕾继续说道,山歌课上,都是由老师用土话一句一句地教,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好在学生大多都是本地人,精通土话,学习起来不费力。
学校九年级学生农金霖,小小年纪,就已经是龙州县乃至整个崇左市的小名人,一把好嗓子将山歌演绎得淋漓尽致。近年来,她多次参加各种比赛,曾获得“全国小金钟大赛金奖”、崇左市“三月三”民俗歌唱比赛一等奖、“唱响民歌”优秀奖等荣誉。
“我认为,山歌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应该在年轻一代手里‘断掉\’,我们应该继续将山歌唱出特色,让龙州的山歌在广大音乐海洋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农金霖说道。
特色足球强身健体
“快快,快踢,注意射门!”在龙州朝阳小学足球场,十几个足球队员正在刻苦练习球技,颠球、搓球、带球过人,转身射门,动作娴熟灵活。
“龙州足球历史悠久,氛围浓厚。足球也是学校、也是龙州的第一运动。”足球教练陆炳安说,他1988年进入朝阳小学,一直教学生踢足球,自己也一直坚持足球这项运动。在朝阳小学,从简单的黄土球场到标准化足球场,他见证了学校足球场由简陋到标准的变化。
近年来,龙州各中小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重视教育质量,发展打造特色教育品牌,重硬件,也重软件,“校园足球”也成为边境国门特色教育品牌之一。在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全国共有8651所,广西有178所,龙州就占了6所,朝阳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踢足球能锻炼身体。”“足球能够让我们更加团结。”“我们会一直坚持踢足球的。”……说起足球队员们兴致高昂。
据悉,朝阳小学足球队作为崇左地区小学球队的代表,在2015年10月份在北海举办的2015年“我爱足球”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广西赛区总决赛娃娃组5人制足球赛中勇夺第三名。
新闻推荐
4月19日晚上,各族大联欢·共庆“三月三”全市民俗文艺大汇演在市人民会堂举行,来自7个县(市、区)的各大艺术团、文化馆和文艺队等表演团队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给现场的观...
龙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龙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