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晓敏
韦海忠,一名退伍军人,曾经在龙州边防大队叫堪边境检查站服役,也曾是龙州扶贫工作队的队员。时隔20年,当他再次回到龙州这条边境线上时,他利用丰富的甘蔗尾叶、玉米秸秆和杂草等进行肉牛养殖,并发动群众种植牧草和青贮玉米等肉牛饲料,帮助群众发家致富。
2014年4月,退伍后在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工作了十几年的韦海忠,辞职回到了曾经当兵服役的地方——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励志在“第二故乡”创造一番事业。
“双蒙村有着丰富的甘蔗尾叶、玉米秸秆和杂草等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种养殖产业,现在市场上牛肉价格不错,养肉牛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韦海忠告诉记者,回到金龙镇双蒙村后,他便找到了7位比较有创业头脑的年轻返乡农民一起商讨创业之事。
“如果你们愿意与我一起创业,我出资金,你们出土地和劳动力。”7位返乡农民听了韦海忠的养牛想法后决定跟他一起闯一闯。
2014年9月9日,韦海忠联合7位返乡农民,注册成立了广西龙州县亮剑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起名“亮剑”,韦海忠说:“亮剑代表着一种敢于战斗,善于挑战的精神,我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让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
合作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养殖模式——“肉牛寄养”模式。
谈到他的“肉牛寄养”模式时,韦海忠说:“主要是由村干推荐当地口碑好、讲信用、自愿加入的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养殖协议,合作社为农户免费免抵押提供肉牛,农户零成本投入,农户寄养的肉牛除去寄养日始时的重量的后,合作社回购时所增加的重量产生的利润与合作社按五五分成,农户是低投入、高回报。”
“寄养的方式零风险、零投入,一年下来每头牛还能赚三四千元。我刚卖了4头牛拿到12000多元的分红,打算再领养10头,一年下来能赚几万元,既轻松又自由,比外出打工好。”金龙镇双蒙村板蒙屯邓江东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合作社领养肉牛非常好,不用成本,不用任何抵押,还免费帮我们培训基本的养殖技术,去年我领养的15头牛,现在准备要出售了,等着分红。”金龙镇板烟屯养殖户马贵芬脸蛋上带着笑容说。
在韦海忠的带领下,目前共有45户贫困农户与合作社进行合作寄养,寄养的肉牛已经达到150多头。(下转第八版)
新闻推荐
孙大光参加龙州、大新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落实“两篇大文章”“四大攻坚战”战略部署努力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加快自身发展
本报崇左讯(记者李鸿熙)9月19日上午,市长孙大光先后来到龙州、大新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孙大光强调,要抢抓机遇,改善环境,认真落实“两篇大文章”“四大攻坚战”战略部署,努力加快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