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平
八月下旬的一天,笔者走访了龙州县上金乡上金鱼街,体验了一种浓浓的乡愁。
上金鱼街又名船街,有人也称之为旧街。鱼街位于明江河畔,形状如鲤鱼,故而得名。整街全长约172米,鱼头、鱼身长约105米,鱼尾长约66米。鱼街街道都铺着青石板,大部分都磨得很光滑了。全街住有近80户人家。
目前除了几栋新建的楼房外,其他都是盖着鱼鳞瓦片的两层矮旧楼房,且每户都是骑楼式,楼上住人,楼下商铺。鱼街居民以壮族为主,也有一些汉人居住在此,语言以壮话、粤语和普通话为主。
何老爹今年74岁,身子骨依然硬朗,额头上的条条皱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今天他有些空闲,便坐在门口走廊的一座光滑的石墩上看人来人往。
见到笔者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家两尊动物石雕,便颇为自豪地介绍说,这石雕叫“四不像”,不像狗,也不像狮子,大约有300年历史了,是祖传宝物。
“以前鱼街每家每户都开门做生意,我家是卖糕点的。”何老爹说。
回想起街道以前的车水马龙、繁华景象,老人激动不已。
据介绍,上金乡自古水路发达,船只可直达广州、香港。在鱼街,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游人,有时还有“金头发、白皮肤”的人。以前的鱼街是县衙门所在地,有雕花精致、造型独特的大戏台,至今仍存留遗址。“每每唱戏时,我们小孩就去看热闹。唱的是粤剧。”老人说。
黄景频打小就在鱼街长大。清除街边的杂草是他今天的工作。“我喜欢鱼街留恋鱼街,这里散落着我童年的梦。”透过历史时空,他仿佛又看见母亲穿着木屐、撑着油纸伞、踏过青石板走街串户,叫自己回家吃饭。
这就是乡愁。
视线穿过古色古香的窗棂,看到一户人家货柜上摆着酱油、辣椒、面食、糖饼等,显然这是一家商店了。打过招呼后,笔者跨过光滑的青石门槛,屋里一览无余——硕大的横梁上架着古典的栏杆,坚硬耐用的木料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图形花纹,有“回”形的、“田”形的、饕餮纹的、卷草纹的、水涡纹的、云纹的,等等。
据悉,鱼街的大多数人家的家里都是与此类似的装修风格。
连接鱼街鱼嘴的青石板码头直达江边。码头中间部分因长期的人畜走动而显得光滑油亮,两端的部分也显出了年代的久远和沧桑。码头两侧灌木林立、芭蕉苒苒、绿草苍苍。
走在这样的一个古码头上,自己仿佛是万千赶集人群中的一个。
这难道就是现实版的梦里水乡?
新闻推荐
p;9月9日上午,水口镇党委政府部分班子成员来到水口镇四所中小学校开展慰问活动,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边境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节日祝福。图为慰问
9月9日上午,水口镇党委政府部分班子成员来到水口镇四所中小学校开展慰问活动,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边境一线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节日祝福。图为慰问活动现场。陶宗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