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沟、切种、下种、施肥、培土、盖膜……3月3日,数台甘蔗种植机来回穿梭在江州区濑湍镇岜羊村万亩甘蔗“双高”示范基地。
“人工种植一天不到1亩地,而甘蔗种植机一天可种植35亩,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濑湍镇党委书记林敏告诉记者,目前该基地已完成甘蔗种植1500多亩,进度位居全市前列。
拥有2000万蔗农、30多万产业工人,作为全国糖业大省的广西,近几年来“甜蜜产业”遇寒冬,糖企亏损、蔗农减收。面对重重困难,在新榨季来临之前,广西提出用几年时间完成500万亩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任务,降“第一车间”成本,寻求糖业突围之路。而作为广西糖业发展排头兵的崇左,力争三年完成200万亩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任务。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中国糖都”的崇左,在广西糖业突围中敢于担当,奋勇向前。
缺资金、缺技术、企业发展受阻、农民增收困难……这些成为崇左推进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拦路虎”。为破解难题,江州区濑湍镇岜羊村万亩甘蔗“双高”示范基地采取“政府+制糖企业+种植公司+农户”的“四方共建”模式,引进有实力的专业种植公司流转土地经营,由政府和制糖企业共同预付资金进行建设,并按照“推坡填沟造平地,推进蔗糖达双高”的要求加快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四方共建”模式,首先在破解资金投入难题方面,江州区政府与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中粮屯河崇左糖业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共同对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进行资金扶持,江州区政府预付每亩3000元,中粮公司预付每亩2000元,有效解决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前期投入资金缺乏的难题。
其次,在破解技术难题方面,作为种植主体企业的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具有较为成熟的甘蔗生产技术。该公司组织100多台100匹马力以上农机和工程机械,开展土地整治,把原为25度的大斜坡推平成10度左右的平地,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系统,达到甘蔗增产的目的。”公司董事长黄锡川说。
第三,在破解企业积极性不高方面,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按自治区的“双高”标准要求,实施土地整治、水利化设施建设,确保通过自治区验收,将获得每亩2000多元的“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偿还政府;甘蔗入厂时获得每吨450元左右甘蔗款,用于偿还糖厂预付款,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我们通过实施深耕深松、地膜覆盖、节水滴灌技术,平均亩产有望达6吨以上,糖分达14%以上。与此同时,基地全程采用机械化,将大大降低成本,企业盈利不成问题。”黄锡川说。此外,基地建成后将给崇左中粮公司增加原料蔗压榨量,这样就有效增强崇左中粮公司扶持基地建设力度。
第四,在破解农民增收难方面,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以每亩2吨甘蔗的价格支付农民租金。濑湍镇争取到该公司租金实行一年一付,第一年流转的土地完成交地任务后租金也随之付清,以后每年的春节前五天付完第二年的租金。“相当于凯利公司先付钱才拿地,给群众吃了‘定心丸\’。”濑湍镇镇长农文勇说。同时,公司在用工时,优先考虑聘请流转土地的蔗农,用工价格参照当年市场价格。此外,由于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蔗农参与土地流转,劳动力得到解放,剩余劳动力可外出打工。岜羊村岜羊屯蔗农李兆润已把42亩旱地流转给种植公司,每年收入3.6万元,并在村口铁路道口找到一份工作,月收入2500元,他很满意。
新闻推荐
图①家长教孩子写心愿卡。图②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浇水。3月12日是...
崇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左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