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崇左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左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崇左市纪念“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暨“我与文明手拉手”现场征文比赛于5月20日在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举行,参加比赛的参赛者由《左江日报》第六届和第七届小记者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丽川校区、石景林校区的小记者组成。
比赛方式是通过举行崇左市纪念“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暨“我与文明手拉手”征文比赛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小记者现场参观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以参观博物馆为切入点和写作素材,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我与文明手拉手”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比赛,限时完成稿件,以体现小记者的综合能力与写作水平。本次比赛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以及鼓励奖,并将两校区的参赛者分为三至四年级组和五六年级组进行分别评选,将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鼓励奖只发荣誉证书)。
经过评委评审,上述两个校区的参赛者共评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9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26名,鼓励奖若干名。从本期起,我们将从获奖作品中选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特等奖作品1:背带里的文化和大爱
作者:《左江日报》第六届小记者、广西民师院附小五(3)班学生:陈政婧;指导老师:黄婷张蕾艳
5月20日,清风吹佛,阳光明媚,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里呈现一派欢乐与祥和的氛围。由崇左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左江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崇左市纪念“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暨“我与文明手拉手”征文比赛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活动中,我参观了“外婆送我花背带――广西少数民族背带艺术展”,我深深地被背带里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伟大之爱而感动。
展览以广西少数民族的儿童服饰、背带和背带芯等展品为代表,集中展示了广西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等八个少数民族的背带艺术和特色。背带上精美绝伦的刺绣纹样代表着每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图腾崇拜,彰显了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背带被誊为“背带上的摇篮”。至今,在广西山村还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送背带。花花的背带是劳动的妇女们为解决一边劳动、一边看护幼儿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生活用品,在劳动动作强度大、劳动力少的家庭里,少不了要有一条背带。很多时候,一条背带甚至要带大好几个小孩。往往是外婆传给妈妈,妈妈又传给女儿,女儿再用它来背自己的小孩……最直观地体现了辈辈相传的骨肉亲情,以及母亲和孩子之间最纯粹的陪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起来,现在,使用背带的家庭越来越少了。但是,母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或中断。我的外婆家在农村,每到传统节日,她做好了糯米饭或包粽子,都从40公里外的村里出发,转乘几趟车送来给我;我的奶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都步行近两公里的路接送我上下学;我的妈妈下班后,除了完成家务之外,还无微不至地关爱我的生活和学习。这些都是她们对孩子深厚的、无私的爱。
一条小小的背带,是伟大母爱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社会文明的世代传承和体现所在。难道不是吗?
新闻推荐
崇左讯6月21日,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市商务口岸委机关党支部、中石化崇左分公司党委、中石油崇左分公司党委联合开展“...
崇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左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