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新闻 凭祥新闻 扶绥新闻 宁明新闻 龙州新闻 大新新闻 天等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崇左市 > 崇左新闻 > 正文

书写现实生活的启示录

来源:左江日报 2018-08-12 01:59   https://www.yybnet.net/

□庞尉婷

死亡,是一个让人避讳、又不得不去面对的话题。死亡衍生出恐惧、慌张、胆怯、迷茫,继而转化成淡然、坦然、诚然、释然。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这个过程。是成长蜕变,还是怯懦庸常?经历过生死、大风大浪之后才云淡风轻。透过纸张,看别人的人生。

和绝大多数女孩儿一样,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是,她六岁以后的生活,是寄人篱下的。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因为其父亲。那个平躺在地上的、熟悉的陌生人。六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呢?拥有一个白糖饼,就仿佛拥有整个世界了。很多年以后,她才懂得,父亲的一动不动地平躺,叫做死亡。母亲把这个女孩儿带去了她姑妈家,从此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个女孩儿,叫做莫小蔺。

这是崇左本土作家梁志玲笔下的人物,出自其中篇小说《姑息》。作为读者,我渴望诚恳地表露自己的心声。《姑息》是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在我心里久久停留,挥之不去。我不得不承让,自己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阅读梁志玲的小说,中篇的,短篇的,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也不例外。

我是带着疑问走进文本的,到底什么样的小说,是“姑息”能贯穿的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后来,我在小说中找到了答案。

《姑息》描述了一个看起来既寻常,又意味深长的故事:主人公莫小蔺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过着大众化的生活。如果说在她身上有特别之处,也许最突出的就是――她比大多数同龄人都过得荒凉吧:结束了维持两年多的并不如意的婚姻;也终止了自己并不中意的工作,整日为生活奔波……提及之前所谓的社区文化站的工作,无异于充当老年人生活的调味剂。作为一个肚里有墨的文化人,莫小蔺要做的却是将自己的创意展露在这群爷爷奶奶级别的长辈面前,再任由他们消磨懈怠,用莫小蔺的话来说:“既然是蓝图,谁爱在上面涂什么颜色都行。”听起来似乎无所谓,其实也夹杂着对生活的失意以及职场的不如意吧。

终于,单位无理地克扣工资让莫小蔺再也无法忍受这样了无生趣的工作。就这样,她成了无业游民,美其名曰“自由撰稿人”。

将身体和精力抽离了工作,就更有时间来打理生活。通过文本,读者知道,莫小蔺的生活非但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单调。离了婚之后的莫小蔺,生活过得更加失意。看得出来,她没有精力,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料理自己的生活――灯坏了,不会换;墙皮脱了,不会补;水管漏了,不会修……她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料理得周全,为了打蚊子而把家里的地板弄得血迹斑斑,等等。但她没有埋怨,而是选择沉默,用她的话来说:“为了处理不掉的虱子,我宁愿丢掉华衣。”作为读者,我不认为小说中的莫小蔺是不懂得生活,相反,也许她只是故作洒脱,把自己伪装得很好,制造出好生活的假象,哪怕仅仅是自欺欺人,但,只要是为了活着,其实都值得。探讨生死,她在一点一点地看破。

第二次亲身经历死亡,是对她有养育之恩的姑妈,即莫小蔺六岁以后的监护人,一个只会用传统方法对她进行教育的古镇妇人。很显然,姑妈能够为莫小蔺做的,只能是保证其温饱,至于到达心灵的交流,也许,对于姑妈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长辈而言,真的是一种为难。但无论如何,莫小蔺能够有个像家的居所,姑妈功不可没。姑妈是肺癌晚期时叫莫小蔺回家陪护的。作为一个还稍显稚嫩的年轻女孩来说,这样的陪伴,着实又是另一种为难,难能可贵的是,莫小蔺坚持了下来。虽然最后请了土婆,但姑妈临走前的那段时间,莫小蔺尽了为人子女的本分。尽管在姑妈最后的意识里,认为莫小蔺是因为房契才陪在她身边的。但莫小蔺对此,已经感到无所谓,因为莫小蔺倾听了自己的心。房契对于姑妈而言,就像是能把莫小蔺绑在身边的资本,但在莫小蔺看来,这张房契,无非仅仅是一张需要她去看护的“纸”。这是两辈人之间的代沟吗,还是其实仅仅是缺乏了沟通和交流的默认的思想错位?欲说还休!

在整理姑妈的遗物时,莫小蔺偶然间看到了一个地址,也许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她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曾弃她而去的母亲。阴差阳错,一张记着地址的纸张又牵出了一个故事。

待业的莫小蔺空闲时间就来到地址上记着的地方,认识了误以为是自己母亲的黄艺珍及其家人,并且因缘巧合地在黄艺珍病重之际,成了她的看护。莫小蔺就好像一个被蒙在鼓里的明白人,一直活在自己的臆想里,假想着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一切。黄艺珍不是自己的生母,方媛也不是争夺了自己原有幸福的人,到头来,就好像自己跟自己开的玩笑。但切切实实地,黄艺珍是莫小蔺还年轻的生命中遭遇的第三次死亡经历。那种源于误会、一直误会、到最后恍然大悟的经历,在莫小蔺的人生中,勾勒出一条波澜曲折的波浪线,原本以为那两百元一天的看护,是在见证着曾经对不起自己的那位狠心的母亲不断地走向死亡的过程,殊不知,这只是因为自己的假想而生发的故事。这个与自己素昧平生的阿姨,原来就只是一个同样被生活所累的苦命人。在切除了胃之后所承受的痛苦,在刚开始的莫小蔺认为,这是她应该得到的惩罚,后来才知道,这些都只是自己的自以为是。在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之后,“姑息”治疗跃然纸上,然而就在最后的时间里,莫小蔺以一个当局者的姿态审视着这位“狠心的母亲”,既悲愤又哀伤的情绪,充盈着她的心头,到最后的大彻大悟,莫小蔺才明白,这个误会直到黄艺珍死了也没得解开。

在陪护黄艺珍的过程中,莫小蔺也得以有机会重新认识那个曾让她感到神秘,甚至不可理喻的土婆。这也正是小说中另一条耐人寻味的线。

土婆在故事中是一个鲜活的存在。这也是一个苦命的人。从小生活在福利院,不曾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戏谑地调侃自己是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她第一次陪护的死亡对象是自己的丈夫,那个到死了还“怨恨”她的人。从那以后,土婆对死亡有了不一样的定义和认识。土婆的丈夫是在搬运过程中瘫痪的,至此以后,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用土婆的话来说:“照顾他的人苦,被照顾的人更苦。”丈夫爱她,体谅她,想用死来成全她,但她不愿意承受这样的爱。于是,丈夫就采用了看似极端的方法,扯她的头发,朝她吐口水,用不堪入耳的脏话骂她。但没关系,土婆的想法里,有丈夫,家才像家。所以,多苦多累,她都能忍受。只是后来,丈夫被邻居的傻幺弟“成全”了,一瓶农药,与其说解脱了土婆的丈夫,不如说也解脱了土婆,但从此以后,土婆一个人,撑一个家。

从那以后,土婆对生死有了不一样的定义。人活着,有时候是为了能让别人更好地活。言语有时候真的无法说得清楚,生和死确切的界限是什么,只是你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会明白,生死不是写在纸上的摸得到的字体,而是鲜活在人身上的由动态到静态的过程。人活着,最大的盼头,也许真的不是锦衣玉食,仅仅只是临终前的陪伴,痛苦时的解脱。

生活很难,所以在人前要带着面具生活,所以时而会表现出冷漠、麻木,但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将会发生什么,正如在姑妈死的时候,土婆对莫小蔺说:“不哭一下吗?”莫小蔺静默了,其实“莫小蔺偶尔也想到要落几滴泪,有时候在人前就忘了,而在人后似乎落泪也白落了。”人心都是柔软的,恐怕面具长进肉里,烂在骨子里。那样的表情,会呆滞,会迷离,但也还会哭,还有温情。像土婆,似乎已经对死亡见怪不怪,但其实她的经历,也历练出一颗柔韧的内心,这颗心,其实充满温度。她去开导莫小蔺,体谅姑妈临死前对她的要求,那是将心比心之后的坦诚以对。土婆的身上,也有着难以愈合的伤疤,偶尔翻开还是会鲜血淋漓,但她情愿用自己的经历重新让莫小蔺去定义什么是死亡。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品中的莫小蔺以及土婆,甚至姑妈,等等,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之处,即她们心里都极度缺乏情感的呵护,从小就缺失家庭关怀,缺失父母的关爱,以至于她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极其脆弱和敏感的。在经历中,她们又相继遭遇死亡的经历,身边的人不断离去,让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更缺乏信心和动力。于此,不免令读者为她们的遭遇感到寒心。这些人物,其实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存在,每个人物形象的身上,都具有着现代人的影子。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故事,读者无需去较真其真实程度,读者应当去思考的是,故事向人们反衬出的客观问题。关爱的缺失,死亡的直视,亲情的猜忌,等等,诸如此类敏感的问题,无异于作品给读者敲响的警钟,犹如生活的启示录,翻开扉页,文字已然把生活书面化。

因为慈悲,所以懂得,姑息情感,放下重负,给自己松松绑,给生活放放空,请相信,还理智的生命,就总还有期待。

(中篇小说《姑息》发表于《广西文学》2017第二期(特约头条)、《中篇小说选刊》第三期转载。)

新闻推荐

自治区60大庆征文评选结果公示

本报崇左讯(记者庞尉婷)8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歌曲作品创作征集评选结果公示,崇左共五人榜上有名。其中赵先...

崇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左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书写现实生活的启示录)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