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琳 本报实习生 王 暄 潘韦薇
“家中经济困难,不足以负担我完成五年的医学学习怎么办?”“医学行业竞争激烈,毕业后没工作怎么办?”在刚结束不久的高考志愿填报中,不少有从医志向的学子心中有类似的疑惑。其实,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广西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实施了“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
A 也许早已习惯登高望远 何不试着将目光放回身边
“支医的经历不仅让我积累了宝贵的职业经验,也让我的人生态度有了转变。”毕业于北京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黄娜,在2012年报名参加了“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两年的基层服务,黄娜在凭祥市夏石镇卫生院度过。她和同事们常常提着医药箱,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为乡亲们做健康检查,收集健康档案信息。
如今黄娜结束基层服务已一年有余,但脑海中仍时时浮现“村医”在艰苦条件下坚守的情景。她坦言,自己也曾“一心只想着往高处走、追求高待遇”,但支医经历如一股涓涓细流,卷去了她心中对名利的追求,沉淀下她在平淡中坚守的执着。“可以说是基层铸就了今天的我。”
与大多数“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不同,曾在融水县三防中心卫生院支医的吴园娇,是在工作两年后加入到“三支一扶”队伍中的。因为有工作经验,吴园娇对基层的医疗环境更有发言权:“相比一般医院,在基层工作能接触到更多患者,诊治更多疾病。”中心卫生院的医疗环境不错,加上“三支一扶”计划发放的补贴,吴园娇对待遇很满意。更重要的是,院方为她提供到县级医院进修的机会。
“医学生大多想在区市级的大医院工作,但他们忽视了基层医院更多的实践机会、不错的职业提升空间和就业平台。”吴园娇说,也许我们早已习惯登高望远,何不试着将目光放回身边,有时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B 职业发展平台越来越大 看好服务基层的美好前景
作为广西第一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今年刚毕业的李海宁目前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中心卫生院工作。“报到20多天,渐渐进入状态,我会努力学习并慢慢适应的。”李海宁认为,虽然卫生院的条件和大医院有差别,但在入学时就做了思想准备,一切都不是问题。
随着首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不仅给基层医院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将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
白圩镇中心卫生院的何淑媛坦言,当初她选择就读广西医科大学的免费医学定向生是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且定向生的待遇又很实惠。“学校会另外根据我们的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专业课程。”她说,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她有信心更好地胜任基层卫生院的工作。
“随着国家对这种培养模式的重视,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平台会更大,职业发展空间会更多,我看好自己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美好前景。”何淑媛对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许丹婷早晨,凭祥市平而关口岸申报大厅的4台边民互市申报系统旁,挤满了填写商品申报单的边民。边民龙金梅说:“过去不知怎么找到合适的货源和买家,只能帮老板搬搬货。现在进货卖货有公司和合...
凭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凭祥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