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圣 特约通讯员 李志高
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然而,在天等,恶劣的条件、贫瘠的土地、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一项项残酷的事实,增加了天等县推进***工作的难度。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天等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认准一个坚定的信念——不比块头比特色,不求全面求效益。”天等县委书记吴强的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凭借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天等县按照“不比块头比特色,不求全面求效益”的工作思路,积极优化农业产业机构,鼓励贫困村群众大胆创新,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有效拓宽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据统计,2014年底,天等县有贫困人口10.421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10.1649万人,减贫率4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99元,比2010年的4087元增长了61.5%。2015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35元,同比增长7.2%。
【现场观察】
把荷乡把兰村下屯。村口新修的二级公路旁。
看着今年年初种下的8亩三月李在秋风中轻轻摇摆,村民潘金师脸上挂满了笑容。
“现在果树已经长到2米多高了,明年开春就能开花挂果,后年就进入丰果期。我又多了一项经济收入。”潘金师笑着说。
【延伸阅读】
在产业扶贫的具体实施中,把荷乡特别重视“帮扶到户”。对于有劳动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立到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给予有创业潜力、愿意贷款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对于有劳动力、但缺乏技术的贫困户,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春风行动”和订单式技能培训,使贫困户掌握1—2项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帮助贫困户发展芋头、“三月李”等特色农业种植。
“几年前,我们通过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引导群众连片种植2500多亩芋头,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让群众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今年,我们争取到三月李种植项目,目前已动员群众种植了1000多亩。”把荷乡党委书记潘华勇介绍,“三月李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年产值可达1600多万元以上。”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改变以往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收购价格低的情况,把荷乡还建立网上超市,把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发布到网上,不断打开农产品销售新渠道。
【现场观察】
驮堪乡道念村果屯的辣椒地里,辣椒种植户正忙着采摘辣椒。
村民梁就蔼一边采摘辣椒,一边告诉记者,今年,他家里种了2亩多辣椒,亩产大约750公斤,按现行收购价每公斤6元计算,收入将达10000元。
而在屯内的辣椒收购点,则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
过秤、计数、付款、装车……辣椒收购商李建新忙个不停。(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天等的辣椒收成很好。我每晚送货一两点钟才得回来。"虽然已是凉爽的秋季,但是,李建新的额头还是沁出了汗珠。
"今年种了2亩辣椒。明年计划扩种一亩。"清点着刚从收购商李建新处领到的辣椒款,种植户梁建锋欣喜地计划着。
【延伸阅读】
辣椒是天等的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天等县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免费赠送群众辣椒苗、组织农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等措施,大力扶持辣椒种植产业。同时,该县积极做好客商和种植户的沟通联系工作,切实维护辣椒的合理销售价格,大大提高群众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今年,天等县发展种植指天椒面积达6.5万亩,建设指天椒示范基地9500亩,全年预计可收获辣椒500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3亿元以上。种植辣椒成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天等县还鼓励贫困群众走"合作社+社员""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抱团发展,桑蚕合作社、指天椒合作社、葡萄种植合作社、芋头合作社等多个农产品合作社应运而生,全县13个乡镇均成功建立了至少一个特色种养示范点或示范村(屯)。
【现场观察】
上映乡桃永葡萄示范基地。
上映乡葡萄种植协会会长、"葡萄大王"许绍弟正在指导葡萄种植户给葡萄科学施肥。
"科学、合理施肥是确保葡萄丰产的重要保障。如果管理到位的话,每亩产值上万元不成问题。"许绍弟一边指导村民在葡萄树根部旁挖施肥槽,一边对记者说。
在种植户许绍松的葡萄园里,许绍松告诉记者,今年他家共种植13亩左右的葡萄、桂花梨等水果。"今年的收成不错,桂花梨大约收入三万元,葡萄收入差不多十万元吧。"
【延伸阅读】
近年来,天等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途径,着力优化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和优质名牌农产品,推进农业朝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上映乡桃永葡萄示范基地是天等县积极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业发展基地,是全县24个高效农业样板之一。基地创建成功后,上映乡的葡萄、桂花梨等水果就名声远扬,每年到上市的季节,不少客商直接上门收购,整个基地的水果收入达到1600多万元。
此外,天等县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载体,积极探索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方式,全力推进都康至上映十里生态跨廊农业生态区、进结洞宁农场农业生态园、驮堪乡10万亩细叶龙竹旅游观光基地三个核心区的建设。目前,全县共完成甘蔗种植面积8.01万亩,建设"双高"示范基地2万亩,葡萄种植面积5400亩,指天椒种植面积达6.5万亩,建设指天椒示范基地9500亩,完成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8.585万亩,有效推动全县优势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现场观察】
进结镇爱乐村大伞屯。
李植庆提起一个竹篮子,走进蛋鸡养殖房的鸡笼旁边,把一只只鸡蛋小心翼翼地捡起装到篮子里。
"目前共有蛋鸡60只,一天能捡鸡蛋50多个,差不多一只鸡一天下一个蛋。每天的收入有50多元,很不错。"李植庆乐呵呵地笑了。
去年,在县里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李植庆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蛋鸡特色养殖。如今,他养的蛋鸡产蛋率高,收入可观。
"看到他每到圩日都拿鸡蛋到街上去卖,我特别羡慕。目前,我也张罗着准备养蛋鸡。"大伞屯村民赵廷力说。
【延伸阅读】
近年来,天等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推进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实施力度。
天等县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思路,由单纯的物质扶贫向政策、技术、产业扶贫方向转变,全县实施了指天椒、葡萄、芋头、细叶龙竹种植,良种猪、肉鸡养殖等共11个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投入财政补助资金4926.19万元,受益贫困户2.86万户,受益群众12.76万人。
目前,爱乐村共有28户农户像李植庆一样得到天等县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与广西周氏善源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签订饲养蛋鸡协议,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养殖模式发展蛋鸡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
新闻推荐
会飞起来的杯子 五(3)班 黄雪颖 摄9月12日至16日,天等县民族小学迎来了一...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