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村"里老人、儿童和妇女们的生产、生活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引导他们走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是轻言放弃,还是挖掘潜力、集聚外出务工人员的爱心善心,引领村民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着这些问题,12月3日一大早,记者专程来到天等县进远乡和平村上念屯。
"空巢村"冒出个"互联网青年社"
从天等县进结镇团乐村到进远乡和平村上念屯的路,是一段蜿蜒崎岖的通村公路。车在林间行驶,鸟鸣悦耳、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上念屯不大。记者惊奇地发现,除了村长和卢集密屯长等人外,村里居然看不到其他村民。
卢集密介绍,上念屯有88户,388人,全屯有190多人外出务工,其中有40户举家外出。
"上念屯是'空巢村'的同时还是一个贫困村。"进远乡乡长李军说:"和平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像上念屯这样的贫困村,如何让他们脱贫致富,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记者从村口一路走。村东头,一处已搭好模板准备浇筑混凝土的建筑。几个村民正忙碌着,要给巷道铺上水泥。卢集密说,村里正在建设舞台,等舞台建好了,就把村子里的所有巷道都铺上水泥。还要安上篮球架,春节就可以开晚会和举办篮球赛了。"这些项目是谁在去跑,这些劳力是谁在提供,经费从哪里来,'空巢村'何以能这么有序地组织实施这些项目?"记者向随行的李军乡长和卢集密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这是村里'互联网青年社'立下的功劳!"卢集密这么说。
"互联网青年社?"记者的脸上写满了疑惑。
"互联网青年社":引领村民走富路
卢集密口中的"互联网青年社",指的是上念屯在外务工人员以网络为基地自发组建的一个群众性组织。宗旨是联合在外务工人员,共同参加村务的决策和管理。用"网络青年社"创办发起人、社长黄廷贝的话说是:"我们在外面打工挣钱,要因地制宜,利用互网络空间和便利,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出力!"
"'互联网青年社'在网络上组建,并利用网络空间和便利开展村子里的各项管理工作。"李军乡长说。
记者来到村子里的"制度牌"前,只见两块红底黄字的塑料牌子,上面写有"上念屯互联网青年社规章制度"字样,设置有财务组、监督组、宣传组、保安组和业务组等,并规定各个业务组的职责和义务。
卢集密说,"互联网青年社"虽刚组建,但已为村里办了几件实事。"以前屯里没有路灯,'互联网青年社'成立后,先后集资8万元,在屯子里安装了80盏路灯。还确定了舞台、球场、文化室的场址,这些项目都在顺利推进中。"
"网上开会"在政府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不常见,一个在外创业务工的屯级组织能够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开会讨论村子里的事情,确实十分新鲜。
记者了解到,上念屯外出务工的一百多个人里,有的是党员,有的是经联社领导成员,有的是村民小组长,大多都有一颗为村民奉献一份爱的心。但由于分散在广东、福建和区内各个城市,平时见上一面都难,更别说大家坐下来一起商讨屯里的发展大计了。以往,一旦村子里碰到什么大事情需要集体商定时,大家只能从外地赶回来,既费时又费钱。何况,一次,两次还可以勉强赶来,次数多了,就勉为其难了。况且,屯子里的一应事务,不是一两次开会就解决得了的。有时候,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并及时做出决策,如果等到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村里时,"黄花菜都凉了!"于是,在外务工并经常玩微信和QQ的上念屯青年人就想出了新花样--利用互联网开会、讨论和决策。
"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了上念屯网上qq群、微信群,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定每个月在网络上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通报县、乡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和中心工作,协商解决屯内重大事项。"卢集密介绍。
一个由在外务工人员组建而成的"互联网青年社",却管完村子里的大小事务,这个创举,开了崇左市乃至全广西的先河。
记者辗转电话联系上了"互联网青年社"的创始人、社长黄廷贝。40多岁的黄廷贝在广东东莞打拼多年,与人合股开办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电子玩具厂,一直热衷于家乡事务。
"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在谈及组建"互联网青年社"的初衷时,黄廷贝说,上念屯经济基础薄弱,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务工。但身在外地的上念屯人,心里依旧牵挂着家乡事。如何把在外创业务工的上念屯人组织起来,一起为建设家乡出力,就成为摆在外出务工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有了'互联网青年社',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黄廷贝说,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鼎力支持,不到一个月,拥有80多名社员的"互联网青年社"就正式组建成立了。"利用互联网的空间和便利,把大家的聪明才智集中起来,这样才能把村子里的事情办好。"
"互联网青年社"组建不久,就办成了三件大事:集体捐款,为村子里安装路灯;经过协商沟通,决定收回分散经营30多年的山林3000多亩,承包给能人经营每年收取的租金作为屯里各项活动开支的经费来源;村里一个人患了白血病,献爱心捐款20800元。
为增加村里人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互联网青年社"协商收回了分散经营的土地200多亩,作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桑蚕业;收回了分散经营的土地10亩,建设乡村电影院;收回了鱼塘面积19亩,承包给能人经营;引进外资,开办纯净水厂……
"我们的愿望是让村子里的老人们不用做工,也能领上退休金;村子里每个人每年都有集体经济丰厚的红利可分。"黄廷贝说出了"互联网青年社"的终极目标。
农文杰:"互联网青年社"一定要姓"党"
"对于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乡党委的态度是全力支持,并确保农村基层组织一定要姓'党'。"进远乡党委书记农文杰如是说。
农文杰分析,伴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民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离土离乡经商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空巢化"现象更加突出,这使得原本在自然村落模式下运行的基层党建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境。
"'互联网青年社'的宗旨是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而增加集体经济积累,恰恰是增强基层党建活动吸引力的有效方式。"农文杰说,村民得不到实惠,对基层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实惠就不参加,严重降低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工作难度增加。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也有利于增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于上念屯自发成立的"互联网青年社"目前如何引导和激励,如何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植入党委、政府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元素,确保"互联网青年社"姓"党",农文杰胸有成竹。农文杰说,进远乡党委、政府将积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引进社会资金,引进龙头企业,在上念屯发展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土地"小块并大块"等形式,推动农村生产结构由分散型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依托种桑养蚕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企业等经济组织,将党支部建在农业产业链上,为"互联网青年社"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好事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我们将把'互联网青年社'打造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织就村民致富梦的'领头羊''先锋队'。"农文杰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天等讯 12月24日,天等县天等镇天成街居民农某英夫妇将一面印有“人民好警察”字样的锦旗及感谢信送到天等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对派出所民警在寒冷冬夜为群众排忧解...
天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