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险、天旱、地薄……多年来,江州区驮卢镇屯村村民的生活都与“贫困”紧紧相连。如今,该村崎岖的山道变成了通途,村民找到了增收的新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节节攀升。谈及这些变化,村民无不夸赞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市文联干部吴荣明。融通情感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吴荣明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2014年3月,组织选派吴荣明来到屯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
屯村距驮卢镇政府16公里,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之一,下辖5个自然屯,总人口1800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种植、外出务工,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2100元。
座谈、家访、调查……初到屯村,吴荣明就忙碌奔波,探寻“穷根”。
屯村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山地多,耕地少,制约了经济发展。村民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陈旧落后。
与此同时,吴荣明发现屯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发展空间较大,有利于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为增强村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在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上,吴荣明以百色凌云县陇雅村党支部书记吴天来带领贫困村民致富、天等县立屯人24年挖通隧道、桂林恭城县西岭乡大岭山人撬山种桃等致富典型为例,鼓励村民克难攻坚,奋勇前行。巧用合力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驻村干部只有连群众、连部门,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才会让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吴荣明对此体会颇深。
在吴荣明的积极联系下,后盾单位高度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单位领导深入联系户走访慰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吴荣明记得江州区委书记黄云革,市科协党组书记吴继永、主席田芳颖等领导都多次来过屯村检查指导工作,慰问困难群众,并亲自参与***工作。他还记得江州区民族事务局筹集专项经费59170元,购买366张蚕床、4880个蚕蔟,捐献给屯村村委,由屯村村委借给全村养蚕户免费使用。干出成效
这两年,为增加农民收入,吴荣明苦苦地寻找致富项目。2014年6月,经过带领群众充分考察论证,吴荣明决定引进种桑养蚕这一新产业。
该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引进崇左市鑫丝蚕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提供“种—养—收”一条龙服务。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负责统一组织桑苗采购、提供桑蚕三龄小虫、进行桑树桑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农户负责桑园种植管理、桑蚕大龄虫养殖。蚕茧由公司收购,实行市场价优先于保底价回收蚕茧。
“一年可养蚕6个月,每15天就可以收摘一次蚕茧,收入还不少。”蚕农成名康家种植10亩桑树,养了三批共9万多条小蚕,售出蚕茧600公斤,获利2.4万元。目前,屯村共有68户发展种桑养蚕,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吴荣明的首要工作。他带领群众多方投资55万元,完成了2条总长1750米的屯级水泥硬化道路。还投资5万元新建一个篮球场,投资6000元建设5个垃圾池。此外,投资45万元的屯村屯屯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投资37万元、长1100米的模陶屯至屯村村委屯级水泥硬化道路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吴荣明还积极主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他接送残疾人黄金进到市残联参加盲人按摩培训班;邀请技术专家到村举办科技培训班;邀请驮卢镇电影公司到村开展科普宣传放映活动;帮助计生困难户覃富进、黎德新办理子女考上大学申请困难补助和贷款工作等。
新闻推荐
寒冬已至,天等县人民法院驻该县向都镇美乐村“第一书记”、行政庭庭长黄德军心系村内留守老人的穿衣保暖问题,12月18日,黄德军带领驻村工作队一行前往美乐村慰问帮扶留...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