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今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大力宣传崇左市发展五大支柱产业、打好十大重点战役的有力举措,反映崇左市各地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喜人景象,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欢乐喜庆的迎新春氛围。敬请读者关注。
1954年出生的莫全飞是天等县天等镇新城社区支书、主任,也是新城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服务好社区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是他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自从10年前从县乡镇企业局岗位上退休下来后,他十年如一日坚持服务工作,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一声“莫大爷”。
听莫大爷讲服务社区群众的故事,我们总能体会到他老人家为大伙办好事所感到的那份幸福和快乐。
去年12月某天,新城社区天福路十三道赵竹英家门口几根电线断了,落到了马路上。莫大爷和他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队友在巡逻社区时发现后,守在断线周围不让行人靠近,尤其是注意路过的老人和小孩。
前年1月某天,将孙子送到县直保育院门口后,正要转身回家的张兴良老人由于高血压突然晕倒在地,正巧巡逻路过的莫大爷见状立即组织抢救,及时用三轮车将老人送到县人民医院。“感谢莫大爷!”看到莫大爷时,张兴良的儿子儿媳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新城社区的农老70多岁了,儿媳妇在广东打工,两老两幼独自在家,生活诸多困难。莫大爷就和自己的队友们经常到农老家里看望、照顾,帮助老人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
“我们社区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比较多,没有人管理,没有人服务,社区就全乱了,年轻人在外面干事创业也不放心!”莫大爷说。“全都飞了,谁来照顾家里啊?我们得坚守服务岗位!”莫大爷的队友赵春竹阿姨巧借队长的名字幽默地说。
莫大爷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有成员十多人,大多是退休下来的老人,他们热情爱笑,给人满是亲切感。多年来,“莫全飞”们坚持做到“亲民爱民”,积极深入社区了解民情,热情为民服务,为民做好事,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为了做好服务工作,他们制定了相关制度,如根据队员各自特长分成政策咨询队、家电维修队、医疗保健队等若干小分队,以便能提供“精准服务”。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两年前,天等根据本县外出务工人员多这一实情,引导"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做法规范化,如今天等大多村屯都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村头巷尾常见"莫全飞"们的服务身影,全赖这些"没有飞"的人,天等各地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得到了较好的照顾,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温馨。
"哪里有困难,哪里需服务,我们就去那里。"该县天等镇盛典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黄红星说。
盛典村的农庆召老人由于孩子在外打工,家里已砍收下来的15吨甘蔗没人帮助联系车辆装运,村里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知晓后,主动帮忙联系运蔗车,服务队的10个队员还冒了3个小时雨肩扛15吨甘蔗上车。得到帮助的老人感动地说:"多亏他们了,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盛典村兵屯赤脚医师梁志琼是该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之一。有一次,梁富春老人的小孙女在学校发了高烧,班主任给小孩远在广东打工的爸爸打电话告知情况,她爸爸转过来就打电话给梁志琼请求帮助。梁志琼马上放下正忙的自家活儿,赶到学校给小孩检查、打针、喂药,随后又将小孩送到她奶奶身边。
如今在村子里,水龙头坏了,洗衣机转轮不动了,电视机遥控器不会用,不知道在哪个台看"天气预报"……那些留守老人都会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帮忙,队员们也乐于上门服务。"这些都是小事情呢。"大家都这样说。可是,大家都不因为事小而轻慢,态度就像做大事。长期下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做了很多事实、好事,让这个社会更加充满爱。
新闻推荐
法警为残疾人服务在天等县人民法院审判综合大楼侧门,设有专供残疾人通行...
天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