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达州 今日万源 今日宣汉 今日开江 今日大竹 今日渠县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今日开江 > 正文

落地生根达州三峡移民生活实录 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访开江县三峡移民

来源:达州日报 2022-01-18 09:08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蓄水后,将淹没大量城镇和农田。自此,一场世纪移民拉开序幕,百万峡江儿女举家搬迁至山东、上海、四川等地。滚滚江水推动发电机飞速运转,电能输送至千里之外,照亮千家万户。如今,建成后的三峡水电站已运转了多年,而为此挥别故土的峡江儿女又如何呢?1月12日,记者来到开江县三峡移民安置点,探访他们现在的生活。

乡音未改鬓毛衰

开江县任市镇万欣社区是三峡移民安置点之一。这里交通便捷、农业发达,20年前,来“考察”的移民廖佰宏一眼就相中此处。

“这里离家很近。”2002年,原重庆开县(现重庆开州区)丰乐镇的185名村民带着部分家当迁至开江县。此前,年近半百的廖佰宏已经前往各个安置点“考察”,最终决定留在开江县,“上了年纪的人,始终不想离故乡太远,希望能常回去看一看。”一间门市、两层楼、三分地,这就是廖佰宏一家7口在开江县扎根的“不动产”。

1月12日上午,记者一行到达廖佰宏的“新家”时,一家人正在打扫卫生。“我们刚从开州区回来,准备在开江过年了。”出门一段时间,家里落了灰,就连菜刀也钝了。“我舅老倌有事请人帮忙,我们就去开州区住了几天。”廖佰宏一边磨刀,一边介绍移民后的生活。

“才来很不习惯,他们说的么子(方言:什么)也听不懂。”对于在开州区生活近50年的廖佰宏而言,移民后生活最大的阻碍竟是“口音”。“我们说‘清菜’(洗菜),他们说‘lang菜’。早晨卖猪肉,也经常因为口音闹笑话。”当时,屠宰户杀猪零售需要缴税,每头猪十几元,但政府为三峡移民免除此项税务3年。于是,搬到开江2个月后,安排妥当家内事务,廖佰宏一家决定开一个肉铺。

“虽然听我们口音就晓得是外地人,但是当地人对我们很友善。”廖佰宏说,移民当天,村干部就召开村民大会强调,“对待移民要像待客人一样,不能欺负他们。”政府和村干部的特殊照顾,让廖佰宏倍感温暖,他们也更积极地与附近村民往来,还有了后来的“联姻”。

廖佰宏家所在的楼栋,全住着三峡移民,大家相互间多有照应。看见廖佰宏家的猪肉生意风生水起,其他移民纷纷效仿。后来,万欣社区移民安置点俨然成了一个生肉集市,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初来乍到的移民也因此积攒了安居乐业的“第一桶金”。廖佰宏更是因为猪肉生意,碰到读书时的老同学,后来两人成了亲家,几年后,家里又添了一位新成员。

如今,69岁的廖佰宏两鬓都已斑白,仍操着一口开州话。“呆这么多年,我口音还是没改。”廖佰宏说,猪肉铺关闭后,家里重操旧业,搞起了室内装修,业务覆盖重庆、达州各地,有时在开州区一出差就是好几个月。近20年过去了,廖佰宏都抱了重孙,一口乡音依旧没变。

落地生根枝叶茂

廖佰宏家不远处,就是移民杜俊的家。

杜俊个子不高、微胖,言谈间,开州口音已不明显。移民那年,杜俊还未满17岁,是个青葱少年。如今,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一家6口的顶梁柱。

“那时候年纪不大,适应能力比较强。父母在,我也觉得心安。”杜俊说,在开州区时,父母开了三间门市做小生意,日子还算过得去。到开江县后,那时的万欣社区不算发达,做原先的生意极可能亏本。看见廖家杀猪卖肉的生意火爆,杜俊一家也开起了猪肉铺子。

年轻的杜俊并不想做一个“杀猪匠”,认为没有前途。家里卖猪肉的第一年,杜俊外出开货车运输砂石。“我没咋个读过书,但是学会了开大货车这项技能,至今都以此糊口。”杜俊说,刚到开江县,没个熟人,跑车也不被人信任。“村里的干部人都非常好,有运输砂石的活儿都优先考虑我。”在村干部的支持下,杜俊慢慢积累了人脉,也有了稳定货源。

“我也不想一辈子都只当个跑车的,还是要混出个名堂。”一年后,家里生意尚可,杜俊便回家帮忙卖肉,积累创业的资金。“卖肉基本上都在早上,下午我们就休息。”休息时间,杜俊喜欢和周边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去任市镇中学打乒乓球,在那里,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刘亚辉。

2006年,对杜俊而言十分特殊。这一年,他与刘亚辉结婚,在开江县成家;这一年,他与7位跑车的好友联合开了一家碎石场,在开江县立业。“养家的担子,从父亲的肩膀转移到我的肩膀,整个人一下子就长大了。”最初,他看见父母就心安,而现在他给了父母心安。

开办碎石场的那几年,杜俊既是股东也是员工。“那个年代,碎石场算是热门行业,货品供不应求。”再后来,他卖掉碎石场,又承包了车队。杜俊的一系列大胆抉择,为这个移民家庭换来红火的日子。而他家从来时的3口人,变成了6口人,热热闹闹的家庭生活终于给了他安定感。

“你想过离开这里出去发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杜俊摆摆头,笑着说,“不走了。我的家安在这里,我的亲人、朋友和事业都在这里,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乡了,走不了了。”如今,逢年过节杜俊也会带着一大家子,去开州区看一眼早已成“汪洋”的家,去后来新建的集镇上会会亲朋好友。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何龙 实习生 李潇檀

新闻推荐

开江县启动“基层作家进警营”活动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戴静文实习生陈姝伊)为展示开江县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时代风采,进一步推动公安文化建设,日前,开...

开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开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落地生根达州三峡移民生活实录 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访开江县三峡移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