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刚为村民忙活完婚礼, 45岁的乐陵市朱集镇朱集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就开着拖拉机,拉着农资去给自家的枣树施肥。虽然昨夜刚下了一场雨,可村内清一色的高标准水泥路上依然干净整洁,他行驶得很顺畅。
“原来咱老百姓是既盼雨,又怕雨。因为一下雨,这村里就拔不动腿,也因为路难行,甚至影响到村民的收成。”王学军说,朱集村是种枣专业村,家家都有几百棵枣树。有一年,正赶上枣子成熟的时节却来了一场大雨,收枣的车进不来,村民也出不去,只能眼看着好好的枣子坏在地里。到了2003年,德州市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村民从此告别泥泞。路畅通了,大伙儿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
随着车辆增加和时间推移,油亮的公路在几年后变得坑坑洼洼,虽然政府也一直在修补,可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到了2014年夏天,村民再次欢欣鼓舞起来,市里又要再修新路了,修哪种路还让村民拿主意。几个月后,宽阔平整的4米宽高标准水泥路修好了,市里又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在主街道两侧修建了排水管道和绿化带。
“当时乡亲们兴奋得像过年,好多人放起了鞭炮,大伙儿都说这路修得比自家室内地面还好,以后出门也不沾泥了。”说起现在的新路,王学军至今难掩兴奋。他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农村,就是想破脑袋也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这20年,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可不光是这路。原来种地交公粮,现在是国家给咱钱;原来谁家有个农用三轮都是稀罕物,现在汽车也不稀奇……
1995年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149.5公里,仅24个乡镇初步低标准实现村村通油路。 2003年以来,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大规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全市8000多个村庄告别行路难,成功创造了德州历史上农村公路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建设里程最长、工程质量最好的 “四个新高”,形成了农村公路建设的 “德州模式”和 “德州速度”。
20年间,德州市的交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干线公路扩容升级,农村公路升级步伐加快,以德州为中心向外辐射,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徐伟 刘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邓静 通讯员 王斐)5月15日,记者从德州市 “最美家庭”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德州市马风娥等3户家庭获评“齐鲁最美家庭”,张金芝等10户家庭获评“德州最美家庭”,纪爱红等5户家庭获评“德州最...
乐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陵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