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高产创建中,德州市着重在绿色、生态、优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我用的是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病虫害统一飞防等节肥、节药技术,小麦品质没得说,每斤售价比普通小麦要高7分钱。 ”6月17日,武城县武城镇东小屯村种植大户李庆双捧着金黄色的麦粒,脸上乐开了花。
粮食高产创建中,德州市打出绿色牌,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控肥、控药、控水等“三推”“三控”上下功夫,提升了小麦产量和品质。
低投入获得高产出
“今年我家150亩土地划入粮食绿色增产攻关核心区,平均亩产1300斤没问题。 ”6月10日,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种粮大户赵金城说。测产显示,他家的麦田亩穗数比去年多3万穗,穗粒数多1至2粒。赵金城介绍,今年,他家的麦田每亩少用了70公斤尿素、50公斤磷酸二胺,省出的钱买了两袋有机肥,还上了一方牛粪。算下来,每亩实际投入比去年低60元,小麦长势却好于去年。
今年,齐河县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
“使用时针式喷灌机,比地面灌溉节水一半,每亩灌溉成本下降200元左右。 ”陵城区德强农场负责人冯树强介绍。德强农场是德州市农业精准灌溉的典型,农场使用的节水监控系统能探测地下60厘米的墒情,并在平台上定制精准土地需水量。喷灌中,水的有效利用率达80%以上,粮食每亩可增产50多公斤。
“粮食大规模种植要想获得高收益,必须节约成本,控肥、控药、控水是大势所趋。 ”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李令伟表示。
“绿色小麦”很抢手
“老百姓生活好了,对吃的要求也提高了,咱种的彩色小麦成了‘抢手货\’。 ”6月11日,乐陵市寨头堡乡堤口杜村村民王俊峰说。
日前,乐陵市每食天富硒食品有限公司主动找到王俊峰,以每斤1.8元的价格与他签订小麦收购合同,比国家最低收购价高出了0.62元。
“好麦出好面,要生产出品质上乘的产品,就必须保证小麦原料的优质。 ”乐陵市每食天富硒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辉表示,“与普通小麦相比,彩色小麦的硒、碘等微量元素含量高30倍以上,是非常好的营养保健食品原料。 ”
今年,乐陵市每食天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收购了205万公斤彩色和普通优质小麦,他们生产的彩色富硒石磨面粉出厂价达到每公斤12元,虽然价格高出普通面粉一倍以上,但仍受到京津济等城市消费者的欢迎。
陵城区富丰家庭农场的300亩“绿色小麦”也早早找到了买家。去年10月,该农场与陵城区鲁研种业公司签订小麦原种繁育合同,采用绿色种植模式,保证了小麦的高品质。
市农业局副总农艺师郑光辉表示,优质小麦品种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绿色小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科技助力绿色增产
绿色小麦广受欢迎,夏种同样处处可见绿色模式的应用。6月15日,在齐河县80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几台大型玉米播种机来回穿梭。“这台播种机可以七层施肥,能满足玉米整个生长期对养料的需求,避免了玉米中期脱肥现象。”该县农机局副局长穆林介绍。
齐河县投入的新型玉米播种机,在深松的同时实现深层施肥、精密播种,一次性施肥技术增加了肥效,减少了化肥投入量。而以前,一次施肥只能供应玉米生长至小苗期。
今年,德州市将全面启动粮食增产绿色攻关模式,主要推广济麦22、良星66、良星99、鲁原502等小麦品种和郑单958、登海605等玉米品种,确保良种应用率达到100%。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玉米全元素三位施肥等技术,重点抓控播量、控肥、控水、控药,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绿色增产的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田彬 赵光
新闻推荐
铁营镇——
乐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陵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