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股改计划,目前129家工业企业已完成股改,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这项工作如何更好推进——
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行动计划:即按照1年至少100家的速度,到2018年德州市完成股改的工业企业个数将增至500家以上。
2014年,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提出这一计划,当年推动百家企业完成股改,获得郭树清省长批示肯定。但今年任务压力明显加大。上半年,德州市完成股改的企业个数远不足50家,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遇冷:市场压力“绑住”股改进程
“去年,我们的股改企业名单基本没做大调整,今年每个季度就得调一次,每次有10家左右企业被替换。 ”市经信委负责股改工作的党组成员郭强说。
名单调整,最大原因是入选企业股改进程过慢。根据市经委企业科负责人介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从考察确定中介机构到制定股改方案、资产审计评估、解决制约问题,再到注册、变更登记,一般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而很多被剔出名单的拟股改企业,甚至半年都定不下中介机构。
进度缓慢,企业理由普遍是市场环境不好、资金链紧张。据了解,受下行压力影响,前6个月德州市各支柱产业特别是传统优势产业增幅均有明显回落。在各县市区,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也频频出现。而一家中等规模企业要完成股改,各项前期投入至少130万元以上,如果是一家大型企业其投入可能高达数千万元。
“一些打了‘退堂鼓\’的企业表示,最近经营压力大,股改投资大、周期长,让他们感到吃力。另一些企业的老总则表示,最近市场环境变化快,他们没精力抓这项工作。 ”郭强说。
实质:难见“实利”造成企业踟蹰不前
“针对企业反映的意见,我们曾考虑通过奖励的办法,在资金上对企业予以一定支持,但进一步调研发现,这不是个好办法。”郭强介绍,对于股改投入上百万,企业普遍表示有压力。但同样是德州市这些企业,今年实施技改项目412个,完成投资超过260亿元。
“表面上看是资金、市场问题,实际上还是认识问题。 ”郭强说,股改的最大价值在于对企业全面规范,而观望企业对这一价值普遍感觉“看得见、摸不着”,这是股改遇阻的关键。
根据市经信委企业科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目前企业家关注股改,大多抱融资目的,但股改和成功融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随着德州市股改企业的增多,有相当一部分股改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起色并不明显,这令很多企业家降低了对股改的期望。同时,股改对于企业管理运行方面的规范作用虽然显著,但外人通过旁观难有切实感受。
此外,部分企业家对于股改本身也存在顾虑,比如有的怕股份被稀释,甚至丢失话语权,肥水流了外人田;有的怕股改中翻出旧账,增加超乎预计的改革成本等等。
显然,股改难的根子在于大部分企业家的保守态度。目前,德州市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百余家企业中,年营业收入在2亿元上下的中小企业占到了80%。“这一规模的企业,普遍在上升期,企业家的闯劲很足。”郭强说。
破冰:典型带动+政策引导
山东鑫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德州市较早完成股改的企业之一,今年4月,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现已融资过亿元。除鑫秋外,德州市宇虹颜料、信达化工等多家股改企业也均已获大额融资,而在获得新资金注入的同时,这些企业的财务制度、用人制度乃至决策制度均已实现了全面的规范和升级。
“完成股改的企业没有一家后悔的。老总们能看到自己企业的良性变化。 ”目前,随着股改深入,各县市区有了一批成功的“现行者”。郭强说,逐渐增多的典型企业是他们推动股改破冰的重要支撑。
除了典型带动,市县两级特别是县级还从政策层面加大了推动股改破冰的力度。前不久,乐陵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作的意见》,不仅对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和对外合资合作等各个阶段给予政策扶持,还从强化税务、审计等方面建立倒逼机制,推动企业加速股改。齐河县、禹城市也分别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各乡镇新增上市、挂牌或股改企业,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财政奖励。
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近期,德州市有10余家企业完成了股改方案制定,30多家企业落实了专业策划机构。从各县市区反馈情况看,各地拟进行股改的企业数目也在快速增长。
“德州市现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0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对比这一数字,我们提出‘5年500家’的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计划,显然大有可为。 ”郭强说。□本报记者 王贺 本报通讯员 王志敏
新闻推荐
乐陵市中街道——
乐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陵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