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电动车,一身邮政绿,一张被烈日涂成黑色的脸庞,一个笑起来憨厚可爱的邮递员—秦红旗。在这条邮路上有困难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一条走了25年的路,一群共同生活了25年的父老乡亲,一段承载了25年酸甜苦辣的生命征程。在他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这些平凡的举动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热爱和赤情。
今年41岁的秦红旗是邮政局一名普通的邮递员,他生在农村,家住二十里堡张庄。自1988年至今已经在单调而艰苦的邮递员岗位上干了整整25个年头了。2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秦红旗每天按时从家里出发到邮政局,沿着自己负责的邮路经过一个个投递点,把报纸和信件送到千家万户,25年来,风里来、雨里去,他从未拖过一次班,漏过一个投递点。他憨厚老实,不多言多语,但对客户态度和蔼又热情,工作之余,他在邮路上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凭借着优异业绩和客户的好口碑,德州市邮政局把他负责的邮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红旗”邮路。说起秦红旗,“红旗”邮路上的老百姓无不夸口称赞:“红旗这孩子,对工作认真负责,人又实在,就像自家孩子一样!”
镜头一:时间:2012年7月23日
地点:二十里堡张庄秦红旗家中
气温35℃。吃过早饭,秦红旗像往常一样7:20骑着电动车出发,骑行二十里路赶到邮政局。8:00正式分信,8:30送报车按点送到,秦红旗和同事们开始卸车,整理需要投递的报纸。面对30多种报纸、40多种杂志,他早已熟记于心,半个多小时后,秦红旗就整理完了报纸和邮件,并装进邮包,开始一天的征程。
秦红旗负责交警大队到忠义汽车这条东西路线和汉槐街变电所到文化路一中南这条南北路线的投递任务。来到邮路上,无论男女老少,秦红旗均主动热情打招呼。10:30秦红旗来到一中家属院,六楼的王小敏有封信件,他一口气爬上去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应。类似这种情况秦红旗经常遇到,只能再跑一次。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秦红旗赶紧下楼赶往下一个投递点。11:10秦红旗来到通衢路,“张大娘好啊!”他热情地打着招呼,“‘活钟点\’来了啊!”一见是秦红旗来送报张大娘幽默地说道。因为送信送报准时,秦红旗被客户亲切的称为“活钟点”,张大娘每次看到他来就知道到做午饭的时间了。“孩子,知道你这个点儿来,我把绿豆汤准备好了,喝了再走,别中暑!”秦红旗婉言谢绝了张大娘,喝了几口自带的白开水又匆忙地赶路了。
12:30,秦红旗回到家中,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妻子早已把饭菜摆好。吃过午饭稍作休息,秦红旗又返回邮政局,分拣新到的邮件和报纸,然后再次出门送信。回到家已是19:00,他的衣服再次湿透。
镜头二:时间:2013年1月3日
地点:杨申洪老人家中
气温零下9℃,刚刚下了一场大雪,路上积雪被车辆轧过以后很滑。秦红旗骑着电动车艰难前行,10:40分,他来到城里南关杨申洪老人家中。80多岁的杨申洪老人正拎着一桶水吃力的往屋里走,秦红旗快步上前,“大爷让我来!”一看是他,老人有些意外:“天这么冷,路又难走,以为你不来了呢。”“这么大的雪我怕你出门摔倒。”秦红旗接过水桶提到屋里,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院子里的积雪。杨申洪是位独居老人,老伴儿过世早,儿女都不在身边。每天来送报秦红旗都会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他一边打扫院子一边陪着老人聊天,20分钟后积雪打扫干净了,“大爷,外面路滑,有需要买的东西我明天给你捎过来,你别出门了。”18:00,送完一天的报纸,秦红旗准备回家。整理邮包时,他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杨大爷在邮包里塞了十几个苹果。
有人帮秦红旗粗略算了一下,秦红旗每天骑行的投递路程约180里路,这还不包括他每天爬楼梯的距离。无论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都克服一切苦难,出色完成自己的投递任务。作为邮递员,秦红旗深深地爱着邮政工作、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他的邮路上,帮助有困难的居民寄信、寄包裹,为孤老家庭买煤、搬菜,只要是能做的,他都努力的去做到。他嘴边挂着最多的口头禅就是“为别人多做一些,自己也会快乐多一分”。
在秦红旗的心中有一个榜样,那就是他的父亲秦根利。退休前秦根利一直做投递工作,曾获得省五一奖章。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秦红旗希望自己能够超越父亲,做得更好。每当人们问起秦红旗是如何25年如一日做好投递工作的,他总是一脸谦虚和开心地说:“我的工作很平凡,送信送报的范围有限,但服务无限,只要我的真心付出让老百姓满意,这条邮路,我乐意走一辈子!”秦红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城区一道游动的绿色风景线,一个让百姓满意的邮政人、贴心人!
□孙静静
新闻推荐
近日,德州银行禹城支行工作人员,来到房寺镇张靳明社区开展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该社区的老党员和困难群众送去了油和大米。据了解,自网格化活动开展以后,德州银行禹城支行相关同志们经常深入...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