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朋友对面塑爱不释手
全木制京胡是国内首创
□本报记者 纪方方
群雕、面塑、全木制京胡……具有浓郁特色和文化气息的滨州展区,让参观者耳目一新。文博会开幕后,滨州馆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各路民间艺人纷纷亮出绝技,吸引了人们驻足观看。
全木制京胡国内首创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诉说着数不尽的故事。不少人驻足倾听,更对琴师手中那把特殊的京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木制京胡技师蔡连胜介绍说,传统的京胡制作中琴筒和琴杆都是用竹子制成的,而他们的京胡则采用了“木皮卷制3600圆筒”工艺,制成了“全木制京胡”,是经过多年探索、研究的一项高新工艺,国内首创。
“经过京胡演奏员试音,音质、音色达到了京胡演奏的要求。”在展示产品的同时,蔡连胜还期待专家和专业人士提出意见,使得木制京胡研制不断完善。
面塑艺人引来众多围观者
红、黄、白、黑等各色面团,她随手一掰,先在竹签上捏一个头形,其它面团再搓、捏、揉、压、按,很快又捏出了眼睛、鼻子、嘴巴等,借助小刀、剪刀等工具,一个面人很快就成形了。
捏面人的叫温明英,是阳信温店有名的面塑艺人。面塑手艺传到她的手上,已是第三代。文博会上,她的面塑让人爱不释手。“第一次见这么好的面塑,我得多买几个,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德州的王先生买了一大把面塑。
这是温明英第三次参加文博会,“能展示咱滨州的传统艺术,还能与同行切磋交流,感到很高兴。”她一边忙着捏面人,一边和记者说道,这次文博会,她带来了上百个品种的面塑作品,这些面塑不仅有传统的人物形象,比如“五虎将”、“十二金钗”等,还有现代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灰太狼”等。
现场听小曲让人如痴如醉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很多参观者一来到会场,就被滨州展馆的“特色小曲” 吸引了过去,站着细细聆听,或是拍照。
民间艺人表演了三弦毛竹板书《赞滨州》,东路大鼓《如此孝顺》。呱嗒板一打,声音响亮清脆,唱腔丰富多变,表演者的一招一式,都赢得了阵阵掌声。“多少年没听到这么原汁原味的毛竹板书了啊!”现场一位观众感叹道。
博兴县北关社区的民间艺人耿延祯不仅带来了剪纸,还第一次在文博会上亮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青春靓丽的滨州姑娘用舞蹈形式,把柳编、布老虎等民俗产品奉献给观众。
新闻推荐
上午10:00,距离出票时间还有半小时,订票点门外已排起四五米的长队□见习记者 崔畅 房艳梅临近9月,高校开学在即,暑运迎来大学生返校高峰。8月22日记者从市区一票务中心...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