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并要求这些学生佩戴的事情引起网友广泛关注。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示激励。
孩子:“不戴老师会批评”
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记者注意到,不少戴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
学校: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昨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冯老师解释,一年级学生不是全部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据介绍,学校委托制作红领巾的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 10月14日发放给没有入队的学生。学校九十多名一年级学生中,约有一半人都佩戴绿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一种教育探索,这种做法还没给上级部门汇报过,学校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对佩戴绿领巾的要求和红领巾一样。如果有家长觉得不合适,老师可以考虑和家长协商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不给孩子造成影响。
绿领巾不符合规定外地做法已被叫停
得知学校让小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做法,陕西省少工委工作人员说,《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中并没有“绿领巾”的规定。“我们不支持学校这种做法,佩戴绿领巾不符合全国少工委有关规定。”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先队作为全国性少年儿童群众组织,重要标志上有统一规范。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据媒体报道,共青团中央2004年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摘录
第六条: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第十条: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
网友评论:出发点是为激励孩子客观上变相划了等次
兴德论坛网友“旋转的木马”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兴德论坛网友“花开花谢”认为:一个学校得是具有多么邪恶的想象力,才能炮制出绿领巾这样的馊主意?绿领巾的做法,是以“伪激励”的思路,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让孩子客观上受着嘲弄和人格贬低;是将教育的功利主义与应试教育的分数评价挂钩,让两个现行教育的弊端集中放大,使尚无辩别能力的孩子自小便被一种错误的、扭曲的评价体系锻造着。
兴德论坛网友“一个人生活”认为:标签化的绿领巾会毁了孩子。教育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作为教育者本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用温暖、真情去感染孩子,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学校对“差生”如此另眼相看,人为给他们贴标签,让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这不仅会激怒家长,更会刺痛孩子的自尊心,让幼小孩子产生逆反、孤僻心理,甚至给孩子终生留下可怕的心理阴影。
兴德论坛网友“霸气禽兽”认为:激励和歧视只有一步之遥。显然,在红领巾和绿领巾的泾渭分明中,不管校方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其客观上造成的结果是,不是更多的学生自觉向佩戴红领巾的学生看齐,而是太多的人把鄙夷的目光投向那些佩戴绿领巾的学生。
兴德论坛网友“静静等待”认为:好的教育理念,不是把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落在后面的学生置于聚光灯之下,通过集体性羞辱让其知耻而后勇,而是尽可能给予这些学生以更多的关爱,小心呵护他们原本就非常敏感的脆弱自尊,让他们因为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而不断积聚走出自卑的勇气。事实上,对有缺点的学生进行集体性羞辱,换来更多的不是知耻而后勇,而是人格的不健全,而在教育过程中经历的羞辱,又会在他们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投射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摘自德州新闻网《兴德论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井璐)由中国敦煌市委宣传部、敦煌市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等单位主办的 《吴山石山水画展》 10月21日至24日在敦煌市文化馆展厅展出,展出作品30余幅,全部为2011年的新作。吴山石现为中国美...
德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