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农妇刘士圣热心搭载老太李家珍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补偿费,不想竟4次被拒绝。老太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没好报。
这种“以德报德”的行为引来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好评如潮。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于社会公德强烈的崇尚之情,也是对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一种强烈呼吁,更是对好人好事的一种充分肯定和褒扬;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社会,除了物质之外,确实需要道德作为密切和规范人们之间联系的一种“润滑剂”,帮助人们消除彼此之间的冷漠和猜忌。如果李老太的亲属照单全收刘士圣送去的医药费、赔偿费,不但符合现在社会的“常理”,还能从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判例中找到依据;即便诉诸法院求偿,胜诉的可能性也极大。正因为此,李家亲属的宽容和婉拒才更显得难能可贵、可亲可敬。刘士圣和意外去世老人李家珍的一家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他们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是他们共同拥有的却是这个世界最朴素的也是最宝贵的“道德涵养”,正是这种蕴藏在民间的道德涵养,感动了这个有些浮躁的现实社会。
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到《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存好心、做好事去帮助近在咫尺的陌生人却可能要支付“扶务费”的悖论触动了整个社会脆弱的道德神经。然而,任何人不能因为有可能被黑暗欺骗,从此就诅咒光明。当有人处于危境需要帮助时,大家还是应该伸出援手。“最美妈妈”吴菊萍伸开双臂、徒手接住坠楼女童,上演爱的奇迹、感动整个中国;马国林在兄长暴病之后毅然负担起兄长生前 “口头约定”的债务,赢来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整个社会传递着道德的力量,印证着“好人好报”的道德光芒。
在当前创建幸福德州的号召下,重拾传统的社会公德,无需高深的理论,只需唤起人们的良知,倡导最基本的良心发现。特别是在法律争议、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启发、引导当事人凭良心处事。社会要多多褒奖“以德报德”好人善事。同时,让那些恶意栽赃、以怨报德的人承担法律与精神赔偿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应重视道德资源的培育和利用,让道德要求制度化,让人们时刻生活在道德规范之中。如果每一个人、每一种社会力量都能及时站出来做点什么,社会风气将会不断得到净化。□平原 王芳
新闻推荐
“古贝春杯”网络红歌大赛决赛下周开赛!,“古贝春杯”网络红歌大赛决赛下周开赛!
本报讯 德州新闻网庆祝建党90周年网络红歌大赛自开赛以来,歌友踊跃参与,网友热情关注,截至目前共有104人参加比赛,其中10余名选手投票过万。 10月29日下午1点30分,本届网络红歌大赛决赛开启。选手们将...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