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德州新闻 > 正文

风物赵吉胜最近回故乡发现大多数的农村街道整洁环境优

来源:鲁北晚报 2012-05-25 16:03   https://www.yybnet.net/

风物

□赵吉胜   

最近回故乡,发现大多数的农村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有的还栽了树,种了花,砌了路边沟,房前屋后的柴草堆不见了,甚至过去农民寸步不离的柴草筐也成了稀罕物。据调查,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用过柴草筐的少之又少。过去农民一刻也离不开的柴草筐正淡出人们的视线,逐渐消失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柴草筐是农家的必备,哪家没有几只柴草筐?大的小的,竹编的条编的,有的农户甚至将用旧的柴草筐缠了又缠,补了又补,以备每天使用。

那时候给集体干活是大呼隆,群众不自觉地拎只筐篮,私下里捎回几把草菜,喂几只鸡,养几只兔,换回每天的油盐之需。尽管这样,群众也要受到队长的严密监视,怕集体的一草一木、一瓜一果被“捎”回家。更有甚者,放工的时候,路口就把满了看青的人员,挨个搜查,凡是拎的筐篮都要翻个底朝天。要是发现了“私货”,还有被踹筐、罚工分的危险。

我们小的时候上学是半天制。下午放学后,小朋友们就拎着筐篮,有的拾柴禾,有的剜野菜,以贴补家用。有一年,家里喂了一头猪,所以,我就天天挎着竹筐到几里外的荒洼剜野菜,等把小猪仔养大了,我一年的书费、杂费也就有了着落。

记得那时的我们十分顽皮。到了地里,首先是分成敌我“两军”,趴在两侧的沟里开坷垃仗,冒着对方掷来的土坷垃冲锋陷阵,大有不追跑敌方不甘心的气概和决心。等“野”够了,才分头拾草薅菜。野性十足,当时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我十多岁的时候,家里人口多,挣的工分少,年年缺粮,年少的我便想方设法挣点钱贴补家用。有一年初夏,我拎着竹筐,打了五六天的芦草,晒干后装了满满一小车,步行二十多里路,跑到德州地区的崔口大集上出卖。攥着赚来的两元多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七十年代末,农村特别缺烧柴。刚刚初中毕业的家兄就和他的同龄人一起,拎着草筐,推着小推车,到五六十里路外的荒洼里拾柴禾。住在地窨子里,每天啃凉干粮,往往五六天才能拾上一小车。脚上磨起了燎泡,手累得肿得老高,受的苦累可想而知。

柴草筐为贴补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见证了农民生活的辛酸,却没有拎来富裕和幸福。

如今,农家除了拾枣的小竹篮外,柴草筐基本不见了,编筐这个行当也逐渐歇业了。农村柴草筐的淡出,不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吗?

新闻推荐

鲁北晚报欢乐社区行—“联通之夜”社区电影节第12站亮相为民社区 露天电影勾起市民美好回忆

■不少市民全家出动享受露天电影 晚报记者 张滨 摄 ■电影放映吸引了为民社区许多居民观看 张滨 摄 ■市民排队参与订晚报送大礼活动 张滨 摄 ■前来观影的市民填写奖券 张滨 ...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物赵吉胜最近回故乡发现大多数的农村街道整洁环境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