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志梅通讯员李红)11月9日晚上8时许,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刚刚生产后的产妇郝女士,由于宫缩乏力出现大出血,出血总量超3000毫升,并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经过医务人员7个多小时的奋力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9日下午6点,郝女士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顺产诞下一名女婴。但晚上8时许,已属于高龄产妇的郝女士由于宫缩乏力出现大出血,并伴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休克。在抢救过程中,市妇幼保健院及时调整工作人员的值班计划,启动院内急救团队采取清宫和球囊压迫止血方法。由于院内缺少符合郝女士血型的血小板,该院立即联系血站,连夜赶往滨州取回血小板。经过7个小时的紧急抢救,郝女士已转危为安。
该院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王桂杰介绍:“一晚上7个小时的抢救确实很疲劳,但是我们保住了一个病人的生命,让丈夫有妻子,让孩子有妈妈,用我们的双手呵护住了一个家庭,这种喜悦才是无法想象的。 ”他提醒大家要避免高龄分娩,并且要加强孕期监测,避免无计划妊娠,反复流产也会让产妇在生产时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1日讯(记者刘振通讯员李龙管一臻)近日,德州海关为辖区某企业进口的1.2万瓶葡萄酒办理了保证保险担保...
德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