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乐
12月16日星期天,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一股股长杨晓红仍然按时来到单位,参与个人所得税相关业务培训,“税收改革不断深化,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说。
今年48岁的杨晓红是德城区人,1988年考入税务系统工作,一干就是30年。无论是在基层税务所、市区国税局德城税务分局还是在运河经济开发区税务局,无论是做征管员还是升任科长、股长,杨晓红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习惯。刚上班时,杨晓红跟着单位的老同志一点一点学,税务工作复杂繁琐,从开具税务发票到核定税率,不明白的及时问,业务知识不熟练,就抱着教材查漏补缺。
2013年“营改增”时,很多业务都要从头学起,偏偏此时,杨晓红的丈夫因病住院。她下班后先到医院安顿好丈夫,回家后就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愣是把自己学成了“营改增”政策专家,同事们有不明白的都向她咨询。
除了业务过硬,杨晓红还是有名的脾气硬,敢啃“硬骨头”。自工作起,她一直与个体工商户打交道。为了摸清税源情况,她专门骑自行车在辖区内走街串巷了解情况,一家家上门座谈,一户户建档立册。有一次杨晓红和同事去清缴欠税,有个商户态度不好,甚至对他们恶言相向。杨晓红既不害怕也不生气,仍耐着性子讲道理,寸步不让。最终对方被她的诚恳打动,不但补缴了欠款,还承诺以后一定按时纳税。
2013年,“金税三期”个体计算机定税初始化录入工作开展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一个熟悉电脑操作的人承担这项任务。时任税源三科科长的杨晓红向还在病中的丈夫做了解释,随后主动请缨,昼夜加班,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将本应两周才能完成的工作做好了。“工作上的事,只要她认准了,就一定要做成。 ”丈夫侯建军说。“只要纳税人有需求,我们的服务就得跟上。 ”这是杨晓红常挂在嘴边的话,由于服务细致周到,她和打过交道的纳税人都成了朋友。“有些人都转行了,见了面还会主动打招呼。 ”提到让纳税人满意的秘诀,杨晓红总结“多做换位思考,多些服务意识”。
2016年,杨晓红所在科室接管了建筑安装业的税务征管,报税内容要求更加细化,她和同事挨家挨户与企业联系,一项一项告知注意事项。“我们一张单子数额基本都会过万,一旦填错,就会造成不小的损失。多亏杨科长他们服务周到,帮我们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公安、税务系统的基层所及其他垂直管理行业系统基层单位的党组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的...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