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州 今日夏津 今日平原 今日齐河 今日临邑 今日庆云 今日宁津 今日禹城 今日乐陵 今日武城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今日德州 > 正文

两年手写20万字村志 记录村庄70年大变迁

来源:山东商报 2019-09-04 09:43   https://www.yybnet.net/

王绍志正在整理村志手稿王绍志正在整理村志手稿王绍志日记本里记满了村里的资料王绍志日记本里记满了村里的资料家住德州市的74岁退休教师王邵志用两年时间,义务手写了20万字的村志,同时也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村庄的大变迁,这不仅是一村一地的发展史,更是中国农村几十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折射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村史,给年轻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人们从这里了解家乡,从这里看见山水,记住乡愁。文/图记者宗兆洋通讯员田斌

“以前谁能想到有这么好的生活”

“1946年建立村政权,1948年开展土地改革,1950年建立村党支部,1957年成立高级社,1965年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1980年村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1981年村里盖起了瓦房,1986年村里通电照明,2005年村村通公路修到了村口,2007年村里通了自来水……”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仓上村里发生的大事都被王绍志记到了村志里。他摩挲着村志初稿说,“现在的好日子,要是给以前村里的老人说说,他们都不相信,现在生活太好了……”

仓上村修建的仓上社区前的广场宽敞明亮,修的道路平整宽阔,跟着王绍志到社区转悠,不时有村民跟王绍志打着招呼,“四叔来了,家里坐坐吧”“四叔出来忙么啦……”

2016年,村里迁建新社区,因没有儿子,老人被安置在社区的老年公寓里。孰料,这里竟成了整个仓上社区的公共会客厅。70岁的村民董洪海拉着记者说:“主要是他两口子的脾气好、热心肠。四叔是村里的文化人,识文断字有能力,甭管谁家缺钱作难,四叔从没说个‘不’字!”

今年75岁的王绍志,原是一名乡村教师,先后在仓上小学、联小任教,2007年2月退休后回仓上村居住。用他的话说,“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退休了也总想着为自己的村子做点什么。”王绍志平时喜欢翻翻书,看看报纸,尤其对于地方历史、民俗等,兴致很浓。有人说:一个村庄就是一个传奇。面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王绍志心里有着深深的感触。

出生于1944年的他,经历了作为仓上村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人, 王绍志直言,仓上村需要一部村志,来留住王绍志的记忆,留住仓上村的根。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仓上村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保存下来。

写村志可以留住乡村记忆

在仓上村,王绍志是出了名的“仔细人”。采访时,他拿出了厚厚一摞笔记本,里面有关于村内婚丧嫁娶、村内大事、个人工资、每日支出明细及生活点滴记录。这些记录最早始于1976年,至今已42年。“打小就喜欢听老人们谈古论今,而且喜欢把它们记在脑子里,上班后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王绍志说。

正是缘于自己的爱好,2012年春,当大黄乡政府请他帮忙编写乡志时,他一口应承下来。一天,有人问他:“老王,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你看看这个报酬怎么算?”“啥报酬不报酬的,俺有退休金,就想给乡里做点贡献。”王绍志说。从此,他全身心地扑在乡志编写上,每天骑车往返20里路,风雨无阻,为《大黄乡志》成书积累了大量素材。

2016年,王绍志想到了编村志。“当时村里正在迁建新社区,老村没了,都住进楼房,编写《村志》可以留住乡村记忆,让后代子孙了解村庄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王绍志说。他找到村支书董战胜,主动请缨编写《仓上村志》,得到董战胜的热烈支持。

2017年春,时年72岁的王绍志开始编写《仓上村志》。万事开头难,从哪里下手?王绍志多次到乡志办和县志办取经,并借样书研究参考,反复学习写方志的指导材料,边对照边思考,然后按照规定的编章节编号。

“写志,最重要的就是客观公正,尊重史实。”王绍志说。王绍志爱记录的习惯派上了用场,他早年的记录为村志编写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素材,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据。对此,他总是不厌其烦,通过多方打听、登门拜访等方式,定要考据清楚。

按专家意见修改三遍最终成稿

乾隆朝重臣刘墉的护卫张成就是仓上村人,因为没有直系后代,为弄清张成的具体情况,王绍志三番五次到其后代的外甥家登门拜访,详细问询;在村志宗教情况部分,王绍志听说村里曾有道士,却不知其真实名字是“李元贵”还是“李元香”,为此老王反复找人证实;对于村里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王绍志总是辗转联系到其本人或子女,请求对方将详实履历发过来……

“写志最大的忌讳是修现志,容易得罪人哪!”王绍志说。写志过程中,为力求真实,他把村里解放前一些土匪、恶霸也写了进去。这些真实记录让其后人找到老王家里跟他拍了桌子。为此,王绍志也很犯难,老伴和女儿也忍不住埋怨:“写这东西也没啥报酬,还得罪人,图个啥?”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等我死了,就不怕骂了。”

王绍志不会用电脑,只能手写《村志》。“只要没事,我就趴在桌上写,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从不觉得累。”王绍志说。近两年的奋笔疾书,老王终于写成了20万字的《仓上村志》初稿,却未收取任何报酬。县志办及相关专家在大黄乡政府召开了《仓上村志》评审会。“专家评审以后,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我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了三遍”,初稿上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看起来都费劲,王绍志认真地修改了三遍,最终成稿。

2018年,乡里决定以村志为蓝本,从省里请来专家在仓上社区服务便民中心三楼布置了仓上村史馆,展览内容有实物、有图片、有文字,成为大黄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新闻推荐

新版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发布

本报8月27日讯(记者王金刚)8月27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德州市发改委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德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

德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两年手写20万字村志 记录村庄70年大变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