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宁津新闻 > 正文

暗访,只是治庸第一步,暗访,只是治庸第一步

来源:德州日报 2011-05-20 17:46   https://www.yybnet.net/

5月4日,《山东商报》一则《宁津建大学生暗访队治庸7名一把手被曝光》的消息刊发后被数十家网站转载,引起网民热议。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卫视等新闻媒体记者相继到宁津县采访,集中报道该县治理机关“庸、懒、散”之风的做法。各家媒体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探讨和争论。暗访队治庸,到底是创新还是哗众取宠?这种做法,治标的同时能否治本?铁腕治庸,能延续多久?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宁津县委书记孙起生,为你还原“暗访治庸”的本来面目。

“大学生暗访队”的称呼不准确

尹滨:孙书记你好。宁津成立暗访队治理机关 “庸、懒、散”之风的做法,前段时间一度成为全国的舆论热点,这恐怕是你提前没有想到的吧?

孙起生:确实没有想到。我们成立暗访队治理机关 “庸、懒、散”的做法,从去年5月份就开始了。仅仅是暗访队的队员,目前就已经换了3批,查处的工作人员也达到了60多人。之所以突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主要还是因为新闻媒体找到了一个更容易引起大众兴趣的角度。

尹滨:是暗访队员的 “大学生”身份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孙起生:其实,大学生的称呼不准确。他们都是毕业生,已经是正式的工作人员了。我们选择他们来搞暗访,当时主要就是考虑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志社会关系简单,有理想、有激情,正直,社会责任感强。这其实就和我们要求组织部长、纪委书记都要异地任职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都是熟面孔、老关系,到哪个单位一进门大家都认识,就谈不上暗访了。

而且,暗访队里其实并不都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去年6月,我们通过媒体面向全县公开征集了39名群众代表,吸收到我们暗访队里来。这些人有工人、有农民,还有个体工商户,因为都是自愿报名,工作积极性都非常高。

尹滨:有种观点认为,暗访啊、曝光啊这类工作,容易得罪人。大家担心的就是如何来保护这些暗访队员的权益?

孙起生:用暗访队治庸,是县委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电视台曝光、处理干部,都是县委批准,县纪委在操作。暗访队员一直都是在幕后。而且,整个宁津县委就是暗访队员的坚强后盾和保护伞。

治重病当用猛药

尹滨: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去年3月份就任宁津县县委书记的。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什么事,促使你在上任两个月之内做出了在全县“治庸”的决定?

孙起生:当时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一起集体上访。我是3月1日正式报到的。 3月12日,永兴化工公司的500多名职工到县委集体上访。那天,我已经到相衙镇去调研,等上访职工聚集到二三百人的时候我才知道,事先竟然没有得到一点消息。企业内当时有多个部门的驻厂干部,当时如果能及时报告消息,主动靠上做工作,也不至于等职工们大规模聚集到县委才知道。我就意识到我们的干部作风有问题。

加上后来在 “我为宁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和调研中了解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感觉影响宁津发展的关键就是作风,就下定决心抓治庸、治懒、治散,这样就提出了开展 “三放三提” (解放思想、开放搞活、放胆干事;提振士气、提升境界、提高标准)活动和 “干部作风转变年”活动,转变就是由差变好、由较差变得较好。今年我们又提出了开展 “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就是在去年较好的基础上变得更好,要升华,有质的飞跃。

尹滨:你刚刚上任的时候,听说压力非常大,常常整晚睡不着觉。

孙起生:这倒很正常,刚到一个新环境,很多情况都不熟悉,要从头开始调研,认识人、了解事。另外,我报到之前市领导也专门找我谈话,要求我把宁津的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要有大的转变。再一个就是全县干部职工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当时的化肥厂、酒厂、棉纺厂、热电厂等都处于停产状态,几乎天天有群体来上访。当时就觉得必须立足群众需求和群众利益,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干部作风转变的最重要内容。

尹滨:其实,干部作风 “庸、懒、散”,机关工作效能低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用暗访的形式治庸,应该说是一剂猛药,可以预见会产生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当时为什么不考虑用更稳妥一点的方法?

孙起生:我的感觉,如果沉住气慢慢地来,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来抓改变,效率太低了,步伐太小了,用俗话说 “黄花菜都凉了”。宁津 “三放三提”活动突出的就是标准高、速度快、作风实的特点。我们说治世要用重典,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用重典不足以打开工作局面。当时的想法就是直接切入问题的要害,用最猛的药剂来解决问题。一个人得了病慢慢地调理是一个办法,但那需要较长的时间;用猛药,一次就把问题解决好了。最起码先把 “标”治了,先让病人气色好起来。

暗访和“组合拳”共同起作用

尹滨:我注意了一下网络的报道,对暗访治庸的做法,支持的人还是相当多的。但大家也普遍有一个担心,就是这件事会不会长久坚持下去?你们有没有探索建立长效的治庸机制?

孙起生:暗访这种形式,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能在一个阶段内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我们抓了一年多,现在全县的干部作风——最起码从现象层面上有了明显的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上班时间看电视、偷睡觉、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等现象基本绝迹了,目前通过 “暗访”也很难再抓到此类典型。况且,现在有的单位摸准了规律,有了防备,“暗访”就不如去年那么灵验了,我们还有更高层次的安排,还有一整套的 “组合拳”,都是用来从整体上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干部作风的措施和办法。

尹滨:组合拳?

孙起生:对。比方现在,你注意了吗 (指指自己胸前的胸牌)?我们正在抓 “亮明身份挂牌上岗”活动,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的一项举措,上班时间戴上胸牌,上面有照片、姓名、职务等,就是要从根本上让机关干部意识到,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公务员,时时刻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认认真真为人民服务。群众到各个部门办事,也不用问,一眼就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党员,态度不好直接就可以举报你。我们的总体思路,就是在去年靠暗访来 “治标”的基础上,今年通过完善一系列的制度来 “治本”。

尹滨:说到治标和治本的问题,确实有人认为暗访这种形式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孙起生:这个问题要分两面看,暗访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从外因上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今年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就着重让干部自觉转变作风,从内因上解决问题。比方上面说的挂牌上岗,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监督,把你身份公开了,让你从内心里自觉接受监督,不敢违纪,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组织了科学发展大讲堂,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讲座;组织万人南下大考察,外出学习取经、开眼提高;组织党员干部大培训,争取用一年的时间把全县干部培训一遍。通过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的素质。提高了素质,坚定了信念,从内心里就自发地、自愿地、自觉地为党和群众干好工作。第三点就是要求每位干部都要记工作日志,一天干了哪些事,有什么感悟和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逼着你动脑子思考问题。第四点,我们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比如畅通投诉渠道,建立了网络投诉平台、短信投诉平台、实体信箱、问卷和义务监督员等多个投诉渠道。再比如我们探索推出了 “全民评议”制度,包括集中评议、基层评议、观摩评议、网络评议、短信评议等多种形式,变以前以各级干部为主的圈内评议为面向社会的开门评议,从少数人评少数人变成全县人评少数人,去年一年就有5.6万人参与各种形式的行风评议活动,是近10年来参与人数之和的4倍。这些都是我们在治本上的一些新探索。

在基层要掌握两种基本的工作方法

尹滨:现在是暗访队,还有你去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机关干部收看电视剧 《亮剑》,这些做法可以说都存在一定的争议。你对这些争论怎么看?

孙起生:你认准和想干的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只要有一半的人认可,你就可以大胆地去做,慢慢地所有的人都会发现和认可这事是对的。时间是最伟大的法官,它会证明一切。关键是做的事情对不对、能否有坚强毅力。如果你想等到100%的人都认可了再去做,那什么事都做不成。

尹滨:和平时期看 《亮剑》,我们要学习李云龙的什么精神?如何在今天的工作中突出亮剑精神?

孙起生: “亮剑精神”的核心就是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当时我们有句话: “敢和高手对决,逢敌必亮剑!”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态,是一种气魄、一种精神。如果一看对方是高手就退缩,连剑也不敢拔,你怎么能战胜对手?像招商引资一样,当时我说要引进百亿元级别的大项目,一些干部都不敢相信:这么大项目,咱敢要吗?人家肯到咱这里来吗?结果呢,汇源、大通新能源两个百亿级的项目引进来了。所以我觉得,只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你想干的事,即使有一些争论,只要是正确的,就不要顾忌这些,要弘扬亮剑精神,大胆地往前推进。

尹滨:之所以有争论,也许正好证明了这是一种创新。

孙起生:有些人还是有小农意识,看不到发展,看不到前景,看不清大势。所以我觉得,作为县里的负责同志,要比一般干部站得高、看得远。我和县里的同志开玩笑说,我这个县委书记就做好两件事就可以了。一件就是我在前面跑,同志们都在后面跟;另一件就是同志们都在前面跑,我在后面拿着鞭子赶。理出切实可行又高于一般的工作思路,提出 “三放三提”的发展主基调,激发出弘扬亮剑的精神状态、出台各项符合实际促进发展的具体政策,确定 “重大项目提升年”和 “干部作风提升年”等解决问题和工作之重点,就是在前面跑;抓治庸、治懒、治散,抓干部作风,治发展环境,这是拿着鞭子赶。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本报记者尹滨

新闻推荐

长官镇的“倒装”事儿,长官镇的“倒装”事儿

先安设备后建厂房5月19日,宁津县长官镇顺发集团的棉花加工中心正在处理地面,准备安装设备。足有8米高、50米长的400型棉花加工设备摆在一边,却不见厂房。公司经理王书军介绍说:“这是国内最大的棉花...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暗访,只是治庸第一步,暗访,只是治庸第一步)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