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焕琦,1949年生,宁津人。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宁津县政协文学艺术联谊会会员。 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结集出版 《远去的岁月》,2003年又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 《无地涅槃》。 2008年11月,当选德州市作协副主席。
10月28日,在宁津县张大庄镇王壕社区,笔者见到了农民作家王焕琦。他的小院里种着各种小菜,室内也养着花鸟,给人惬意、自然之感。
说起近三个月来为郭澄清农村短篇小说大赛创作的小说,王焕琦娓娓道来,三篇作品分别是《夜宴人生》《魔袋》《废墟里的丽人》,他感觉最满意的是《夜宴人生》。在此之前,王焕琦已发表过三部作品。
两个创作十年
谈到创作,王焕琦总结说:“我的文学创作之路可以用两个十年,两大创作高峰来概括。两个十年,分别是1978年到1988年,1998年到2008年。 ”
第一个十年是迈进文学之路的十年。王焕琦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上了3年半的学还是分两次,文化程度低,别说写作就是读东西都很难。王焕琦是如何写作的?他说:“写作得益于我有两个‘老师\’常年累月地帮助我,一是字典、一是妻子。 ”王焕琦从小就爱看小说,古典的、现代的、外国的都看,不认识的字就往下 “冲”,妻子教会查字典,改正错别字。时间长了文字关就“冲”开了。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夫妻》《跳来跳去》等20多篇作品。
第二个十年是厚积薄发的十年。1998年当村党支部书记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焕琦结识了《人口导报》的编辑田鸿德,同去的县计生局的杨治国说王焕琦写过小说,田编辑就鼓励他继续写作。很快辍笔后的第一篇小说《骨香》在《人口导报》小说园地头条发表,这给王焕琦带来很大的信心。
此后的6年时间里,王焕琦先后创作了《远去的岁月》《无地涅槃》《地出霞光》三本总共100多万字的大部头作品。 《远去的岁月》《无地涅槃》还获得德州市第一届、第二届 “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2008年10月出版了30万字长篇小说《地出霞光》,省教育厅的文友于志国打来电话称赞:与 《白鹿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央电视台编辑邓武夸这本书:21世纪看过的最好的小说。也因为这本书,2008年底他当选德州市作协副主席。
两大创作高峰
“在各大报刊发表作品是我的第一个创作高峰。”王焕琦说。1978年在《苗圃》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之后《一张选票》在《泉城》上发表,接着很多作品陆续发表。
第二大创作高峰就是《夜宴人生》,被王焕琦定为代表作品。他说:“作品用4个宴会反映社会的变革,这是超越自我,用有限的文字反映惊人的思想,以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这是前些作品没有达到的。 ”他回忆说,以前写东西自己找灵感,写这篇作品是灵感找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王焕琦达到痴迷的地步,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哭,伴着主人公笑。一次去县城中心大街的农业银行,因为一直思考小说里的故事细节,走到了南外环,自己却浑然不觉。每次重读这篇作品时,王焕琦都会潸然泪下,可见他对作品倾注了多少心血。
说起创作的动力,王焕琦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反映纯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却很少。我是土坷垃地里的农民,写农村事,叙百姓情,从农民角度关注时代变迁为老百姓带来的生活变化,讴歌新时代、新农村是我毕生的追求。 ”
□宋立忠 高迎春 王猛
新闻推荐
投入60余万建设小区电力设施,并协调各方关系为居民节约配套费130余万元,市供电公司驻宁津相衙镇工作组用心帮扶。10月23日,记者来到宁津镇相衙镇相衙社区。刚搬进新楼房不久的原宋庄村村民苏春燕高...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