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掏腰包100多万元建起老年公寓,把村里年满68岁的老人都接到这里。7年2500多个日日夜夜,他对这些老人始终照顾如初、关爱备至。
随着天气转暖,一桩期盼已久的喜事让宁津县柴胡店镇崔杨社区农民崔四和心里不能平静。自己已年满68岁,可以到社区老年公寓去养老了,不光省了儿女们的照顾,还能跟昔日的老哥们、老姐们朝夕相处。与他同龄的还有吕金章、李福兰和邵玉良3位老人。
自打今年春节过后,他们就经常凑到一起,每每提起老年公寓,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对老年公寓的创办者任廷水,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比亲生儿女还要亲的好后生”。
“我是一个农民,最知道农民的不容易。一辈子汗珠子砸脚面,到老了,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得不将老人留在家里。每次看着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照顾,享受不到晚年的幸福,心里就一阵阵酸楚。 ”今年51岁的崔杨社区党总支书记任廷水谈起创办老年公寓的初衷,眼睛里充盈着激动的泪花。
上世纪90年代初,任廷水搞起工艺毯生产加工,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逐步发展到工艺毯、调料、太阳能热水器、阻燃剂等多个项目,并成功走向国外市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整个村子活跃起来,农资、百货、五金、土特产、餐饮等商贸服务业遍地开花。村子虽然变大了、变美了,然而不少人家里成了只有老人留守的“空巢”。任廷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04年春,他从自己的企业里拿出100多万元,开始修建老年公寓,第二年就将一处拥有80间平房的老年公寓建成。当任廷水挨家挨户地将全村年满68岁的46位老人一一接到公寓里,并宣布老人的吃、住一切免费时,老人们高声叫好。紧接着,任廷水又在公寓里建起棋牌室,成立了老年秧歌队,在操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老人们下棋、打麻将,唱歌、扭秧歌,笑声不断从公寓里传出。生活好了、心情愉快了、精神爽了,身体也就健康了,现在公寓里超过92岁的老人就有2人,80岁以上的有13人。
2008年下半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悄然袭来,任廷水的企业受到波及,产品卖不出去,堆积如山。到2010年春天,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重困难,任廷水原来微胖的身体明显削瘦了一圈。一天,他例行到公寓探望老人,82岁的崔建礼大娘见到他,二话没说,一把把他拉到房间,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塞到他手里,用命令的口吻说:“孩子,这是我早晨分到的两个煮鸡蛋,没舍得吃,快趁热吃了吧。 ”并嘱咐道:“咱老辈子有句俗话,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好人自有好报。 ”任廷水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大娘放心,咱的企业有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很快就会渡过难关的。也请大爷大娘们放心,企业再苦也苦不着老人。 ”这年秋天,当他了解到老人冬天使用火炉取暖不太方便时,又拿出30多万元,为老年公寓安装了暖气。
今年春节期间,多年在外地工作的一位老同学来到任廷水家,当他得知任廷水不仅是省人大代表,还是省劳动模范、市十大孝星时,惊诧地问道:“你已获得这么多的荣誉,还图个啥?你老了之后,老年公寓怎么办?这些老人怎么办? ”面对这些问题,任廷水坚决地说:“我创办老年公寓绝不是为个人捞取政治荣誉,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会把这些老人供养起来。等我老得不行时,一定会把公寓完完全全交给社区,争取把老年公寓办得越来越好。 ”
□尤炳君 王猛 孟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王贺 吕爽)4月17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会见来德州市评估妇女儿童家园工作实施情况的省妇联副主席玄祖香一行。市委副书记满春重,市委常委、秘书长韩建亭,市委常委、宣传部...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