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锋是宁津县药监局的一名普通职工。走进他家,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型的面塑博物馆,精致的玻璃框内摆设着各种各样的面塑人物,婀娜多姿的仙女、天真烂漫的娃娃,以及八仙过海、三国演义等故事中的人物,一件件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其中,一件关羽的面塑,高仅有10多厘米,但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的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就连关羽手中青龙偃月刀上的青龙都雕刻的细致入微。王仁锋说:“面人最难捏的是头,脸部表情是最难的。其次就是一些细小的配饰,但是每完成一件作品,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
王仁锋与面塑结缘是在6年前,北京的面塑师傅来宁津做面塑展示,王仁锋眼看着面人师傅将五颜六色的面团在手里随便搓捏几下,就会变幻出一个个可爱的面塑形象,他一下子就迷上了面塑艺术。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王仁锋还是忍不住仔细的去观察,将师傅捏面人的每一个细节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他回忆说,那应该算是他的启蒙老师了。不过,真正手把手教他的师傅则是——网络。王仁峰一心想学习、钻研面塑,但在县城的学习条件有限,他就每天在网络上搜集面塑制作视频、文章及面塑爱好者贴吧,自己跟着视频一步步地练习配料、制作,有看不懂的细节就在网上询问一些同样爱好面塑的朋友。他对面塑的真诚感动了天津的面塑老师赵海静,赵老师经常在网上回答他的疑问。王仁锋还专程到天津拜访赵海静,在赵海静的指点下,他学会了用随手可得小刀、竹签等工具,将面塑雕琢的活灵活现。通过潜心钻研、刻苦练习,他的面塑技艺越来越精湛,王仁锋就这样自学成才了。
当他把做好的面塑展示给同事们时,大家都不禁惊叹平时性格豪爽的他,竟能做出如此细致的艺术品。如今,为了让身边的人都认识、喜欢面塑,王仁锋不断创新花样,中国龙、卡通形象也出现在他的作品里。他说:在自己的带动下,女儿也经常会跟着他做面塑,虽然只是简单的小鱼、小鸭,但是只要接触了这门艺术,就能在传统文化中体验到快乐。
□本报记者 井璐 本报通讯员 张腾飞
新闻推荐
宁津检察院——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