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宁津新闻 > 正文

点泥成“金”,点泥成“金”

来源:德州日报 2012-04-10 17:24   https://www.yybnet.net/

4月6日,宁津县刘营伍乡西刘村张华新的庭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蟋蟀罐半成品。憨厚质朴的张华新(左)满脸笑容地说:“俺就是借了全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沾了蟋蟀文化的光,俺这黄泥也成‘金\’了。 ”

西刘村只有百余户人家,但蟋蟀罐生产加工户就有30多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蟋蟀罐专业村,而制作蟋蟀罐的历史还得从张华新说起。今年49岁的张华新,18年前经常往天津贩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蟋蟀罐在天津特别热销,并流传着蟋蟀“玩在上海,罐在天津”的口头禅。他深知宁津蟋蟀冠天下的美誉,于是产生了制做蟋蟀罐的念头。 1998年,他在自家院子里垒起的一座土窑,整整5年的烟薰火燎,终于烧制出独具特色的灰白色罐。

刘营伍乡也因势利导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发展这一富民产业。在张华新的带动下,西刘村一下子冒出30多家制作蟋蟀罐的企业和家庭作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近300人投入到这一产业中来,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

他们在罐的外形上下功夫,雕刻上童叟斗蟋、群童戏虫、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等图案,线条圆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借鉴彩陶工艺,制作出了彩色釉面罐。蟋蟀罐的价值也由原来的几元钱,上升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目前,该专业村生产的蟋蟀罐已畅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福州、广州等20多个省市。

□本报记者 邹斌 本报通讯员 立忠 秀斌 红章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让残疾人行动无障碍,让残疾人行动无障碍

四月二十六日,宁津县残联工作人员为聋哑人苑国和(右一)送来闪光门铃。四月以来,该县开展无障碍工程,为贫困重度残疾人购置了轮椅、座便器、四角手杖、闪光门铃等辅助器具,并由县残联工作人员亲自上门发...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点泥成“金”,点泥成“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