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处于苦水区的张大庄镇,现在将黄河水引到主渠道,渗透到如“毛细血管”一般的田间沟渠,送入千家万户,并将于明年上半年实现无缝覆盖。
□记者 李晓东 李文成 孟娟
“俺们村的沟渠多年淤积、有的失修渗漏,盼望的黄河水要不引不来,即便引来没流到我们这,就损失了近一半,水资源严重浪费”,张大庄镇铁马村农户马丙勇对记者说,“沟渠清淤后,再加上农田水网管道,浇地用水仅一亩地就能够节省30到50元左右。 ”
张大庄镇处于宁津县引黄末梢,是历史上“苦水区”,农田灌溉、人畜饮水成了“老大难”。 11月1日,张大庄镇张相西村支沟清淤建设现场人头攒动,机器轰鸣,挖掘机张开“长臂”将一斗斗的淤土不断地从沟底向外倾倒,十几名群众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修整沟渠,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条紧靠漳卫新河,总长4公里的支沟正在疏通清淤。清淤后将极大缓解张铁监、张相西等几个村庄耕地用水灌溉的问题,到时候黄河水会源源不断地通过附近的扬水站从漳卫新河引蓄到地头,黄河水不但能在主渠顺畅流淌,还将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田间地头、千家万户。该支沟的清淤同时也解决了农田遭遇洪涝灾害的排水问题。与此同时,在铁马村几台32马力的开沟机正在村旁公路的麦田里跑得正欢,挖掘出一条条宽20公分深50公分的深沟,准备铺设农田水网管道。这是张大庄镇抓住有利时节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张大庄镇立足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为契机,健全完善灌溉、排涝体系,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设“旱能浇,涝能排”标准农田,坚持防洪与抗旱并重,灌溉与排涝结合。为此,镇里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全程参与。该镇投入60万元资金,对辖区内支沟、村内田间竹节沟进行集中治理疏通,实现沟渠与农田管网水利设施配套,让更多的粮田纳入“旱涝保收”范围。
该镇在广泛听取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水利部门专业人员现场勘测,制定最佳施工方案,绘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求,施工过程中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为下一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全镇共开挖沟渠7000多米,已建泵站2处,在建扬水站2处,建成后可满足7000亩耕地灌溉用水,改造农田机井290眼,全镇可有效利用黄河水的耕地达18000多亩,黄河水农田灌溉基本覆盖全镇耕地。
让土地浇上放心水,还要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该镇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目前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明年5月份全镇将实现自来水无缝覆盖,历史性改变张大庄镇苦水区的面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春娟)10月31日,高速连接线景观工程招标会议召开,宁津县城管局作为招标单位参加。此次招标的高速连接线景观工程分5个标段,施工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计划明年“五一”竣工,工程建设将坚持高起点规...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