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同事们称作“热心肠”、“好厨师”,被家人视为“顶梁柱”,此外,他还是更多纳税人心中的“好税官”,他就是杨自国,大柳税务分局的一名普通税收管理员。今年50岁的他,依然奋斗在税收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困难,老杨总是执着的面对,他说:“看到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就不觉得累了”。
小小年纪 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老杨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18岁时,父亲去世,哥哥患了精神病。他说:“母亲岁数大了,我必须撑起家,天才不会塌。 ”从此,老杨就肩负起承担家庭的重担。他的母亲邵宝贵说:“弟弟和妹妹结婚、修房子都是他操办的,这一辈子操碎了心。 ”
老杨结婚后,在田庄地税所工作。当时,妻子患了甲亢,他就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她。“那时条件不好,俺女婿每天早起做早饭,给俺娘俩一人一个鸡蛋,他从来舍不得吃。 ”为了让爱人有一个舒适的恢复环境,他凑钱买了单位的住宅楼,从此,除了照顾爱人之外,更要悉心经营这个“家”。老杨的岳母边说边擦眼泪:“我女儿患病的25年来,女婿尽心照顾从来没一句怨言。 ”不仅如此,对待岳父岳母,他也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亲。他的岳母回忆说:“一次下大暴雨,俺女婿担心老房会漏雨,连夜找了一辆车把我们老两口接到自己家来住。碰到这样的好女婿,我们一家人都享福了。 ”
去年,老杨家小孙子的降生又为他增添了新“任务”,虽然家庭很“拖累”他,但从不会耽误工作,他总是能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家人和和睦睦,就不觉得累了。 ”老杨幸福的说。
放低姿态 做一名扎实的基层干部
1994年老杨任张大庄地税所驻田庄分社所长,由于工作能力突出,1999年他被任命为时集镇地税分局副局长。任职期间,他尽职尽责,把所里的工作当做自家的事一样上心。
2003年在时集镇任职时,他负责的闫庄村正赶上村支书换届,整个村子犹如一盘散沙,税收工作非常难做,他和同事总是利用饭点村民都在家的时间去村里挨家挨户收车船使用税。
有一次,他俩带着包方便面边嚼着边往村里走,碰到一位老大妈要出门,他们就上前叫住她,并细心讲解应缴纳车船使用税政策。老杨说:“大妈不愿意缴税,称孙子得病已离开人世,自己无依无靠,生活非常困难,请我们高抬贵手。 ”老杨心一软想自己先为老人垫付着,但是这个村子人心五零四散,如果开了这个先例,恐怕往后的税收工作更是难做。他体贴的对大妈说:“税收面前人人平等,我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没有权利因为您家庭困难就免您的税,但是以后如果您再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我是时集镇地税分局的杨自国。 ”大妈被老杨的真诚打动,拉着他的手说:“小伙子,你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不坐办公室却苦口婆心来跟我这老太婆讲理,大妈这钱一定交! ”
放弃“乌纱”仍不减工作热情
2005年老杨主动让贤,成为大柳分局一名普通的税收管理员。虽然从天上“跌到”地下,但他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用地税所大柳中心所所长李书鹏的话说:“老杨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夏天到了,地税局大柳中心所翠绿浓郁,瓜果满园。同事小郑笑着说:“这些花草一直都是老杨打理的,工作之余他就拿出那把专业的‘大剪刀\’,这剪剪,那剪剪,就剪出了一座美丽的小花园,我们在县税务局的同事们都羡慕这里的工作环境。 ”说话之余,小郑指着旁边的一块菜地说:“所里职工能吃上天然无公害的新鲜蔬菜,也多亏了老杨。 ”看着菜地被整整齐齐的分成几块,种着辣椒、黄瓜、韭菜、豆角等时令蔬菜。所长李书鹏说:“这不但节省了所里开支,职工们吃着也放心。 ”
不只“种”,他还管着“做”,老杨是所里出了名的“厨师”,他的厨艺被所里同事们津津称道,就连其他镇上的同事们都想尝尝这好手艺。小郑说:“他经常获我们单位厨艺之星的称号,有时候就连请来的厨师都得听他的。 ”他在所里的角色很多,他不仅是勤劳的“菜农”、“厨师”,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税收管理员。
老杨每天骑着摩托车,沿着街挨家挨户的到门店收税,不管刮风下雨,只要老杨在,每天都能在街上看到那个熟悉而又执着的身影。“在工作上,他不提条件,不计名利,不辞辛苦,这是我眼里的老杨。 ”李书鹏所长说。有的时候他去门店收税时,店主忙着卖东西,他就在一旁耐心的等着,赶上自己熟悉的商品,还帮店主招呼着。大柳街上一家副食品店的李女士说:“这么好的税官,他在这一天,我们纳税人的心就踏实一天。 ”□ 记者 董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腾飞 通讯员 王乐乐)7月17日,宁津县艺术中心数字影院正式启用。省广电局宣传管理处副处长杜玉松、市电影公司经理焦鹏,副县长沈四平,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沈四平指出,艺术...
宁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