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侯建富)日前,时集镇在初步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托管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四项工作制度,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制定《时集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了党组织书记为村内环境卫生的第一责任人,保洁员为直接责任人,每天按时到岗,每天主要街道清扫不少于一遍,主要胡同、沟渠垃圾点定期进行清理,每月对环境卫生制度落实不力的村庄进行通报批评。
制定《时集镇农村生活垃圾定期清运管理制度》,在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基础上,按照“定点、定车、定人、定线路清运”原则,垃圾车每周3到4次进村收集清运垃圾,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统一管理,并在村内公开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制定《时集镇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建立了农户周边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无乱堆乱放的“门前三包”工作制度,明确了农户周边要环境整洁、不得乱堆乱放、生产加工业户不得占道,确保农村环境长期保持。
制定《时集镇卫生监督管理考核制度》,设立专门的督导小组,定期现场抽查督导,凡是出现问题的村所在管区书记、管区主任、包村干部在全镇干部大会上作检讨,同时将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全镇党组织书记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党组织书记考核的重要指标,全面推动工作开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李文成)5月9日,宁津县组织收看全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电视会议,副县长郝焱在宁津县分会场出席。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