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干部,是上级政策的“传达员”,村级服务的“指导员”,乡村文明的“监督员”,“诚信宁津”的“宣传员”。很有幸,我曾是众多包村干部中的一员,那是一段让人难忘的岁月,还有很多让人记忆深刻的人。
张善贵,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张大爷或者善贵大爷,年近八旬的老人身体仍旧硬朗,记忆力比年轻人还好,作为张大庄镇杏行村计生主任,谁家新娶了媳妇、新
添了孩子都能把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做了几
十年计生工作,从没有瞒报、漏报信息。“诚信宁
津”如火如荼地宣传阶段,老人家每天在村委会
广播上播放《宁津县“诚信村民”标准100条》,陪着包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乡村文明行动”对于一个一千多人的大村来说真的是一项重任务,这条街道上有几堆柴火,那条街上有几处粪堆,需要先知道是谁家的,再去一一做工作,宣传政策和做工作的阶段,老人家不辞辛苦地跟着包村干部走街串户,哪家什么情况,哪户有啥困难都了然于心。
善贵大爷平时就住在村委会的传达室,每次带着任务下村,老人家大多都是在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晒太阳,远远地看到我们去,笑容满面地迎接,就像自家爷爷看到子孙们回家时那样,满脸都是和蔼和喜悦,这让我觉得“下村”是一件和回家一样幸福的事情。
在善贵大爷的身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一件一件的小事累积起来,数十年如一日,就积攒成了人们心里的尊敬。在我们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中,有很多像善贵大爷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句话: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民。 (法制办)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郝冬英 范晓燕)3月31日,县民政局组织140多位重点优抚对象到德州市优抚医院进行短期疗养。抚对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复员军人,也有各个时期的伤残军人和60岁以上带病回...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